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王伟光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5·17”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战略部署,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又一重要指导性文件。
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和《意见》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明确了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总体要求,即坚持 “一个战略任务”、“三条基本经验”、“五个三”工作总思路和“八个坚定不移”重要遵循。一个战略任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战略任务。三条基本经验: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解决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始终坚持科学的工作思路和举措,紧紧抓牢创新工程这一实践载体;始终坚持把科研人员和全院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办实事,办好事,办让大家满意的事。“五个三”工作总思路:一是“三大定位”,即努力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和党的意识形态重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二是“三大功能”,即发挥好阵地功能、殿堂功能、智库功能。三是“三大战略”,即实施科研强院战略、人才强院战略、管理强院战略。四是“三大风气”,即加强学风、作风、文风建设。五是“三项纪律”,即加强以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廉洁)纪律为重点的纪律建设。“八个坚定不移”重要遵循,即坚定不移地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理论指导,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意识形态坚强阵地建设;坚定不移地抓好学风建设,始终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宗旨;坚定不移地抓好创新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定不移地抓好科研这一中心任务,多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坚定不移地以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坚定不移地抓好人才强院,选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坚定不移地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加强党委、党的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坚定不移地抓好行政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科研水平和保障能力。总体目标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坚持理论武装,切实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什么人的问题,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科研的能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当前首要的是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工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工程。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信息情报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必威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七大马克思主义研究平台。建设方向正确、理论深厚、战斗力强、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研究阵地集群。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切实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安全,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建成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重镇。要勇于亮剑,敢于发声,开展对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的批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基本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顶层设计,调整学科设置,优化学科布局,完善学科门类。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改革和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方法,培育新的理论生长点,催生新的思想和观念。在提高学术品质、学理厚度上下功夫,在提升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学理化、大众化、国际化。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要实施中国学术走出去,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着力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正确思路和方案,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始终坚持以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哲学社会科学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入研究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坚持高端定位、凝练主攻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注重成果质量。讲大局、议大事、谋大计,使科学研究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加大调研力度,真正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站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潮头,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认真研究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为党和国家大局,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理论支撑,切实发挥好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始终坚持以科研工作为中心。科学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基和支撑,科研工作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心工作。哲学社会科学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来展开,为科研中心工作服务。围绕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学科发展目标,实施“学科建设登峰战略”,加快建设一批在国内具有引领作用的重点学科,在国际具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科集群。勇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高峰,多出研究成果,努力产生一批具有时代高度、代表国家水准的精品力作和鸿篇巨制。努力建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地位相称的、体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水平的名报、名刊、名社、名馆、名网、名库和评价中心。扎实推进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完善多出成果、多出精品的管理体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理论创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理论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必须以创新工程为实践抓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鼓励大胆探索,注重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有时代性的新材料、提炼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回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打开理论创新的新视野,不断开辟理论探索的新境界,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建设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实践发展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总结实施创新工程以来取得的经验和成就,积极打造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升级版”,发挥好在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始终坚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人才是根基,是第一资源。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聚集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造就工程、领军人才引进工程、青年英才培养工程、支撑与管理人才保障工程等系列人才工程;实施资深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启动高端人才延揽计划,进一步落实国家“千人计划”;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后备人才培养。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相统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根本宗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处理好“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关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有机统一。要在坚持“二为”的前提下,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有立志为人民做大学问、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学问的执着坚守。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根本保证。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一手抓引导管理,确保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合理配置资源,把重要人才、重要阵地统筹好,把重大研究规划、重大研究项目、重大资金分配、重大评价评奖活动统筹好。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
来源:《求是》2017/10
上一条:高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下一条:2016年国外左翼思想研究概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