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14-04-18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王天顺

当今时代正处于一个变革和转型时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和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占领理论的制高点。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突出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接力奋斗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又在当时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了主导作用。面对当代新的形势和发展,迫切要求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新的概括、新的提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高度的概括、总结和提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具有时代特征。他强调: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的新阐释

从抽象到具体是辩证思维方法的主要内容之一,马克思称之为“科学上正确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只有从反映事物最抽象的概念范畴出发,一步一步地到达他的愈来愈具体的概念和范畴,直到把事物丰富多样性从总体上再现出来,才算是真正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具体化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理论,才能真正具有理论的指导作用,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宣传、经济、城镇化等会议上,分别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具体领域进行了理论阐释,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更加有章可循。比如在经济建设方面,将我们过去界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强调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是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再如在党的建设方面,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出台了“八项规定”,突出反对“四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重点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哲学上来讲本身就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当中,要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破解诸多矛盾和问题,当然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同时也特别需要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就要求必须把可能是潜意识的、朴素的方法进行提炼、归纳、总结,形成方法论体系。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几乎都谈到了具体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问题,对指导全党开展各项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比如运用中国梦来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的机会。就是说中国梦不仅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构成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大业上的方法论。比如提出了新的科学思维方法。提出要准确把握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要准确把握问题思维,抓住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找到病根,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破解难题;要准确把握辩证思维,善于突出重点,不管东西南北风,扭住目标不放松,不被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迷惑所扰,坚定不移地接力干、往前走。再如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遵循,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准确把握、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就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济源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来源:《红旗文稿》)

上一条:化解市场经济道德悖论的利器 下一条:习近平六大改革思维综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