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6年工作要点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主题,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为主线,把握大局,拓展理念,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改革,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一、切实加强高校思想理论教育
1.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印发《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研究宣传,组织高校相关研究机构和项目团队,结合当代中国国情和爱国主义实践,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资助一批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
2.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启动研制《高校必威建设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和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继续组织“同上一堂网络思政课”活动,指导高校探索网络教学试点、开发思政课在线课程。指导出版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年度报告。指导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召开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二、大力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3.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核心、以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印发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强化学科内涵建设。会同国务院学位办研究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体系,适时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估检查。继续组织编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报告,编辑出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
4.深入推进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经验总结的研究。深入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充分调动高校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组织设立课题、召开理论研讨等多种方式,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宣传引导,继续办好《光明日报》“马工程”专版及“工程教材大家谈”等栏目。
5.深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改革,启动高校专业化智库建设。改进管理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完善总体布局,推动重点研究基地从整体上向问题导向转型。重点打造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推动高校智库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建立咨政研究核心人才库、加强青年学术后备力量培养、推动智库人才交流,着力打造高校智库队伍。建设中外高校智库交流平台、加大成果报送力度、加强成果发布管理,拓展成果应用渠道,打造智库成果发布平台。着力办好《高校智库专刊》,继续指导举办“中国大学智库论坛”。探索建立第三方遴选、协议制管理、后期赎买式资助、实际用户评价、动态流动新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指导到位、保障措施得力、责权关系清晰、有利于激发智库活力的管理机制。
三、完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6.协调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审议和使用工作。加快推进教育部负责的工程教材编写审议进程,强化集中统稿,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协调推进完善工程教材使用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强化高校党委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统一使用工程教材的主体责任。健全和完善工程教材使用情况年报制度,把工程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基本指标。建立工程教材使用督查问责机制。健全工程教材宣传推广体系,做好常规宣传,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大工程教材宣传推广力度。加强马工程工作统筹协调力度,完成中央马工程交办的各项工作,推动各地各高校明确相应机构,强化相关责任。
7.深入推进思政课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指导开展教材使用情况监测,组织编写出版与本专科思政课统编教材相配套的教师参考书、疑难问题解析、教学案例解析、学生辅学读本等教学用书,组织编发高校思政课教学活页。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必威微信公众号联盟、思政课教学科研文献共享资源库建设。制定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
四、不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改革创新
8.以经费管理和科研评价改革为重点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科研经费使用改革,会同财政部联合制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制度,强化预算执行情况监查和决算审核,加强重大项目的监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改革,深入落实《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推动实施分类评价,把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推动学术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针对应用研究成果逐步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估。开展学术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出台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切实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讲座、论坛、报告会管理。
9.围绕提升社会效益和打造精品力作深化高校出版改革。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精神,推动高校切实把出版工作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建立健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激励考核机制。重点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等主题,继续设立高校出版社年度主题出版项目。指导做好“中国高校出版社书榜”工作,开展“大学悦读·阅读大学”中国高校出版社精品图书巡展活动(第三季)。推动实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依托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高校出版物质量进行专项检测,适时启用高校出版选题管理信息系统。
五、培养凝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
10.大力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人才培养。启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支持培养计划,面向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中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的教师,重点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启动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海外访问学者项目。扎实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办好中央党校研修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增强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
11.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广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继续办好骨干教师研修班、社会实践研修等示范培训,推进国内高级访学计划、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计划。指导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发布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度报告。指导各地各高校探索建立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
12.加强高校出版队伍建设。指导有关单位开展高校出版社以及期刊编辑示范培训,重点提升出版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设立课题指南,鼓励高校出版工作队伍围绕高校出版社、期刊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始终坚持高校出版工作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