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短波

  • 当前位置: 必威 >> 正文

北京大学陈占安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6-12-19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北京大学陈占安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新闻网讯(通讯员 喻思维 张可馨)1214日上午,必威在学术报告厅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报告会”。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文科基地北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必威原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占安教授,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辅导讲座。院长唐忠义主持报告会。

 

 陈占安教授以宽广的历史视野、系统严谨的理论见解,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重要讲话的形成发展、思想内涵以及在学习宣传贯彻中需要落实的几个问题等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强调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意义重大。

 

 陈占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强的担当意识、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针对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最急迫问题,通过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方式,陆续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党和人民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新希望。他强调我们现在使用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概念,目前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专有名词,一个表达最新理论成果的专属用语,同时还是一种等待性和过渡性用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他从理论主题、工作主线、奋斗目标、战略布局、发展理念、价值取向、大政方针、思想方法等八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框架。

 

 陈占安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鲜明的理论主题;治国理政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部工作的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的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目前时期的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运用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价值取向;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等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系列重要讲话,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的和还在继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过程中,一要突出系列重要讲话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二要自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三要防止理论学习简单化和随意化倾向。

 

 唐忠义院长对报告会作总结。他指出,陈教授的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对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强调,全院师生要在认真巩固前阶段学习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有力举措,进一步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要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傅江浩,文法学院党委书记张继才、副院长黄涛,必威党委书记王军,副院长吴义国、李敏及教师研究生代表80余人出席报告会。

 

附陈占安教授简介:

 陈占安,北京大学必威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08--2015)、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概论”课分委员会主任委员(2010--2016)、北京大学必威院长(1996--2009)。现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文科基地北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市文科基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特聘专家,上海市高校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聘专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理事、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北京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杂志编委,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专家团成员,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导师。

 学术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导学研究等。主持的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团队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毛泽东领导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导读》《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等。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0余个,其研究成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曾获“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奖,先后被授予北京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称号。

 

上一条:我校省级“青马工程”学员集体学习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 下一条:【思政教学】张晶:思修课上寻法前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