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短波

  • 当前位置: 必威 >> 正文

【思政教学】思政课 叫人怎能不爱听

发布时间:2018-01-16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治国理政》《中国智慧》《时代音画》……名师大家讲大势、解困惑

 

思政课 叫人怎能不爱听

 

 

    大学里,最难讲、最无趣、最容易的是什么课?不要再脱口而出思政课了!

  近年来,上海高校不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立起多圈层同向同行又融会贯通的大思政育人同心圆,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全方位、全过程,春风化雨,引航成长。

  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开讲,知名教授、行业专家联手助阵,线上线下结合、校园大师剧排演、校史教育等形式多样……思政教育,原来可以很也很

  主讲队伍更强大,一把手开讲成常态

  你们完成本科学业时,正好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就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时;到2049年,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之年,同学们依然是各自岗位的中坚力量,将作为主力军亲身参与,并亲眼见证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中国梦在你们手中成为现实!去年的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党委书记焦扬为2017级新生上了开学第一课。她从校史和校友故事入手,讲述高校与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期望学生们学会为人、学会为学,在时代的坐标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两小时的授课,收获了学生们31次掌声。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是知名哲学学者,曾因思政课讲得精彩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教师。每个学期,他都会站上思政课讲台,从两门本科生必修课到硕士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加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等专题讲座,中英文对照的精彩课件,深厚的理论底蕴和深刻的个人体会,每每让学生们受到震撼和启发。

  目前思政课的学分,几乎占高校学生四年总学分的1/10。如果一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质量不高,那么这所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也不会好!童世骏这样为高校思政教育定位。

  在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带头开讲思政课,正在成为校园里的新常态。上海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以行政渠道为主组织落实的思路,建立健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市所有高校都成立了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由高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办公室推进落实。在具体课程教学中,校领导与教师们集体备课,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也大大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院士、知名专家加入思政队伍,蔚然成风。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不仅给新生上思政第一课,还为毕业生上最后一堂微党课;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世平在《诚信中国》课上,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诚信的要求;上海健康医学院党委书记郑沈芳、校长黄钢和上海市卫计委领导联手,讲述健康中国历史进程和医学生对于健康中国梦的担当……“一把手们走上思政课讲台,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极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授课方式更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

  世行为什么看涨中国?”“为什么说中国赢,就是世界赢?去年1221日晚,上海大学的《经国济民》课堂上,该校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尹应凯和经济学院的两位教授、两位博士生共同主讲,把新闻时事引入课程,切实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未来新作为等内容。教室里座无虚席,其中还有不少没选上课来蹭听的学生。

  《经国济民》是上海大学自201411月起开设的大国方略系列课程中的第五门课。从《大国方略》《创新中国》《创业人生》到《时代音画》《经国济民》,这一系列公共选修课程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点上,引领大学生思考未来,规划人生,增进政治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教学上,采取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项链模式 至今已有近百位校内外各学科的名师大家与课程主持人——上海市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负责人顾晓英、著名社会学教授顾骏等联袂上课。这些课程还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其中,已有500多所学校的10万多名学生选修《创新中国》,入选了首批教育部精品在线课程,是地道的网红课

  2014年是上海启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年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被列为专题任务,包括12个重点项目。其核心就是将思政教育从国内大学统一设置的4门必修思政课,扩展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从而把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

  如今的上海,中国系列课程已经实现高校全覆盖。复旦大学有《治国理政》、华东师范大学有《中国智慧》、东华大学有《锦绣中国》、华东政法大学有《法治中国》、上海海事大学有《大国航路》……这些课程围绕95后、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结合学校的专业学科特色,围绕当下热点、时代大势,回应学生的成长困惑,授课方式也更多采用专题讲座结合头脑风暴式讨论和调研实践。

  课程辐射更广,专业课同样是育人课

  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看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既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据介绍,目前,上海已形成以思政课必修课为核心、数十门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为骨干、300余门综合素养课为支撑、1000余门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圈层效应初步显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重要论述要求。

  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意味着大学专业课堂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都要纳入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

  每名医学生都要上《人体解剖》专业课,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讲教授张黎声精心设计的第一课,就是让学生了解遗体捐献的具体过程和意义;每次课前要求学生们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敬意;解剖楼布置了遗体捐献文化长廊”……“科学与人文是医学的双重属性,在教学生做医生之前,更要教他们如何做好一名社会人。张黎声说。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舞台,更是价值引领的阵地,每门课蕴含的育人功能都应发掘出来。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滕建勇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从专业观出发,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绘好课程思政同心圆。

  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立德育人,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水乳交融,靠的是踏实建设、科学谋划。上海将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作为高校必威建设的核心任务,从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两所全国重点必威,到15所上海高校示范马院以及包括高职高专和民办高校在内的35所其他高校马院,实行全覆盖支持、分类清单式管理,协同发展。去年上半年组织开展的一次全市思政课建设大调研,随机访谈学生近3000人,96.8%的大学生表示很喜欢自己的思政课教师。

2014年起,上海每年投入近5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激励著名教授为本科生主讲专业基础课程,针对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课教师的育德实效开展绩效评价,同时对专业课骨干教师开展多层次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强化课程大纲与教案的审查、认真履行听课制度。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姜泓冰

 

上一条:【思政教学】看看高校思政课的全新“打开方式” 下一条: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7年年会在我校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