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科技大学“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心动
“当一群人认真地做一件事情时,经历的过程就是成长。”武汉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二的学生刘浩云汇报实践成果时说,“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从行动到心动,做到了真学、真信、真做。”
如何打造让学生“心动”的思政课?武汉科技大学中国化系历时十年,不断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摸索出覆盖全体学生的“行走”的思想课实践教学体系,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知行合一、终身受益的课程。
社会实践“一个都不能少”
在全校大二年级的五千余名学生中,同时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怎样做到一个都不少地积极参与到《毛概》课的社会实践中?
武科大中国化系提出“十步法”,即分组、选题、查阅资料、调研策划、问卷设计、预调研、正式调研、撰写报告、PPT展示、公开评奖十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要求和课程分值,一步步推进学生们参与并完成实践环节。
“原来以为社会实践就是走过场,没想到从组队开始就没有轻松过。”武科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黄梦婷介绍。他和另外8名同学通过自由选择,组成一队,并在老师提供的选题中选择了“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的调查”。
为避免一人唱独角戏、其他人团队成员“打酱油”,武科大思政课老师采用了一个“法宝”——实践记录本。学生人手一本,从第一个环节“分组”开始,要求每个学生记录自己在每个环节做了什么。
每次小组开会、接受分工、参与问卷设计、查阅资料,都要记录。黄梦婷说:“就连找队员、选组长、发放问卷遭拒等等,都要记录到本子里。”任课老师定期检查记录本,对每个同学的阶段性表现给予评价,记入平时分。
规范的环节,具体的要求,让学生们不断端正了实践学习的态度。团队成员定期碰头,分工合作,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挑灯夜战的查阅资料,烈日炎炎下发放问卷,不厌其烦地修改报告……学生们从刚开始的被迫参与、思路不清、意见矛盾,到后来的积极行动、才思泉涌、默契合作。
回过头来翻阅自己的实践记录本,黄梦婷感慨地说:“《毛概》课社会实践环节的每一步都让我得到了成长进步。”
在“知易行难” 中成长
“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是每个实践小组都经历过的“毫无头绪”的懵懂阶段。任课老师们不失时机地指点:学问之道必须先学后问。要想找问题得先学习,再设计发问式问卷。
产品设计专业的赵尔靓回忆那段“埋头苦读、交流碰撞”的日子。团队成员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每人围绕选题泛读,列出至少五篇有参考价值的文章,然后小组开会围绕选题罗列问题,再带着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工阅读整理。他们从二十万字的阅读文献中,汇总梳理出三万字的文献精华,“大家学会了阅读资料、提出问题的方法”。
进入设计问卷阶段,看似简单,实则有不少学问。比如设计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题量是否合适、提问是否简洁明了……学生们要经历个人单独设计、小组汇总筛选、预调研、讨论修改、再预调研、小组成员再讨论修改。
机械专业的王肖笛说:“设计问卷的过程让我认识到,要做出一份好的调研问卷,多读书籍文献,还要有研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发放和回收问卷,更是让学生们得到能力的锻炼。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孙明伟,原来说话就脸红,后来变得可以通过一些人的行为,判断他们是否愿意填写问卷,被拒绝时也可以用平常心面对。
在实践环节中,任课老师每周都会在课外时间检查并指导各团队的进展,以保证每个团队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
为了撰写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呈现实践调研的成果,各小组分工协作,思想碰撞,从数十分钟的采访视频、几百张走访图片、上千份问卷的数据中,分析结果、绘制表格、总结结论、后期完善。
“从团队成员‘凑成’的初稿,到理顺报告思路、突出问题重点、提炼有效对策、凝练语言表达,一稿、二稿、三稿……N+1稿,经历数十天的挑灯夜战,调查报告在一遍遍不满和质疑中不断完善。”黄梦婷深有感触地说,“三个月的实践环节,困难激发了我们的潜力,争论提升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合作让我们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知行合一 终身受益
分享收获的时刻到了,老师们坐在讲台下,学生们走上讲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视频剪辑、小品表演、PPT等各种新颖活泼的形式,都被学生活学活用,展示实践过程和成果。
在展示改革开放四十年实践成果的课堂上,国贸专业的冯妮团队8个人分成三个小组,以小品形式,对比展现城乡40年来的生活变化;陈澳诺团队两人担任主持,四人分别扮演60后、70后、80后、90后的大学生,以新闻联播的独特形式,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学生消费结构变化的调查结果;交通工程专业的何秀秀团队以图片展的生动方式,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汇总了各自家乡40年的变化;刘胜峰团队的6名同学,采访了各自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于改革开放的认知与感受,以讲故事的形式精彩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三代人不同的获得感。
精彩纷呈的展示获得师生热烈的掌声。武科大必威党委书记马平均观摩后点评:“看到了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看到了同学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为了让社会实践的选题紧跟课本知识,追踪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任课老师们背后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每学期开课前,全系教师集体备课,做足功课,围绕教材各章的内容,搜寻最新的新闻理论观察热点,汇集近200个社会实践调查的备选选题。比如《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学生消费结构变化的调查》《高校对十九大会议精神落实程度的调查》《“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对武汉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调查》《大学生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响应与实践》《青年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看法》等等,让选题充满科学性、时效性和趣味性。
武科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不断完善创新,取得显著的育人成效。每学年末,中国化系抽样调查学生对实践环节的评价,学生满意度从十年前的70% ,提升至今年的85%以上。
武科大必威院长唐忠义教授认为:“通过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心,形成从‘行动’到‘心动’、‘心动’到‘行动’的良性循环,打造武科大思政课的新品牌。”(王晓曦)
链接:http://hb.people.com.cn/n2/2018/0614/c194063-31705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