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短波

  • 当前位置: 必威 >> 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网】武汉科技大学思政教师的武汉战“疫”课

发布时间:2020-03-24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人民日报海外网:武汉科技大学思政教师的武汉战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火速建立、几十万吨物资的急速运输、四万余名医护人员的火线支援……近日,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网络直播课上,武科大思政课教师杨永彬,将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制度优势、中国抗疫精神、武科大校友力量“带入”课堂,将思政课堂与疫情防控无缝对接。

疫情发生后,杨永彬时刻关注,深入思考。“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曾经发生了什么,更在于反思历史,能领悟到什么。”这场抗疫战,无疑是最好的身边教材,是纲要课程的活教材,杨永彬决心上一堂与众不同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他精心收集了与疫情相关的视频、音乐作品、文字、图片等资料,将武汉战“疫”现场搬到《纲要》课堂,从而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现实呼应历史。

解读中国制度优势

“大家看完视频,认为咱们能在10多天的时间里建起火神山、雷神山的原因是什么?”每节课前十分钟,是杨永彬“武汉战疫”小故事时间。通过一段视频、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是工人们夜以继日的奋战。”“是各种原料工厂的全力供应。”……直播平台“腾讯课堂”的弹幕中,学生们你一句、我一语,发言踊跃。

杨永彬解读,我们面对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和一个优秀制度保障,这些恐怕都无法实现。

“是党和政府的领导,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势。”一个学生接话。杨永彬笑着点头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无论是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的封城,还是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或是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集体行动,都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就位,“很多人说这是奇迹,奇迹的背后就是中国制度优势。”

杨永彬将课堂转向历史,带着学生前往1921年前的嘉兴,寻找中国制度建立的初始;去到2003年的北京、2008年的汶川,了解中国制度优势在历史中一次次发挥力挽狂澜的作用。学生们纷纷在弹幕上点赞。

“我们常和学生说,深刻领会‘四个选择’,增强‘四个自信’。但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们懂得其中的含义?”杨永彬认为,必须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国情国史,“离开历史和现实谈自信是空洞的、苍白的,将疫情防控工作与思政课堂相结合,是基于国情、了解国史的不二选择。”

学习中国抗疫精神

“疫情暴发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谈及此次战“疫”人民展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杨永彬为之动容。

“疫情发生后,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持,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援驰武汉及湖北其他重灾区。”“截至222日,共建立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0610个病人。”屏幕中一个个数字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震撼人心。

“同学们,你们有多长时间没有出过家门了?”面对杨永彬的提问,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这些“在家的日子”。“从学校回到家里以后,就再也没有出过门啦!”“是啊,已经一个多月了。”

“老师和你们一样,和亿万中国人民一样,足不出户,以无声应对这场战‘疫’。”杨永彬介绍,自123日武汉封城以来,迄今已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全国各地,大到一省一市,小到一村一户,英雄的中国人民,英雄的湖北人民,英雄的武汉人民,皆足不出户,无疑做出了巨大牺牲、巨大贡献。

杨永彬一面播放着早已准备好的影像,一面饱含深情地为学生解读着画面里的故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1998年抗洪到2003年的抗击非典,从2008年的汶川抗震到今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勇于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屏幕上出现文字:人民网曾发文,将“抗疫精神”阐发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

杨永彬总结说:“‘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表现。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有优势,有综合国力的强力支撑,有中国精神的巨大激励,抗击疫情阻击战必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定是如此。”

传承武科大校友力量

“你是光,你是爱,你用生命驱除所有阴霾……”杨永彬播放致敬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歌曲,拉开了课堂序幕。“你们比比看,谁能第一个找到抗疫中的武科大元素?”学生们认真观看视频,很快便找出了校医院驰援的救护车辆、附属天佑医院病房救治的场景等武科大元素。

在这场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武科大校友们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2万多名校友参与其中,4千多名武汉校友更是战斗在抗击新冠病毒的第一线。“这些优秀的答卷充分展现了武科大校友的责任担当,都是武科大最宝贵的财富,他们将载入史册。”杨永彬说。

积极组织募捐并亲自将物资送到急需之处的武科大1988级校友胡曦,带领团队增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担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的武科大1988级校友余追,一个又一个校友感人故事的链接展示在平台上。

“事实上,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武科大人从未缺席,也不应当缺席。”现实的故事令人动容,杨永彬再次回转时光,追寻历史,从武科大前身湖北工艺学堂创建者、实业救国的张之洞,到武昌起义十八星旗的制旗者之一赵师梅,中共早期党员、工人运动领袖许白昊,再到科学报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等,都曾就职或求学于武科大。“武科大红色的基因已经深刻融入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业中。”

来自恒大管理学院工管1901的杨雅晴表示,每一位“战斗者”“逆行者”都让她十分感动,“武科大是一所有着丰厚红色文化底蕴、坚实革命力量的学校,无数的革命先烈、校友先辈用他们的力量,甚至是生命捍卫着我们的幸福,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打赢这场战‘疫’。”

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成长了,杨永彬感到欣慰:“从现实出发,回溯近现代史,引导学生更加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懂得珍惜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更加爱国爱党爱人民。”(贾孟杰孙若楠陈聪)

https://m.haiwainet.cn/middle/3542412/2020/0323/content_31749178_1.html


 


上一条:我院研究生组织在线学习总书记回信 下一条:【思政教学】条件艰苦不停课老师用随身手机保证教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