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荣政: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3-07-01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梅荣政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问题,我想讲四点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怎样界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如何界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和多种见解。这是很好的现象,说明这个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就讨论的问题本身来说,我以为要深入考察两个概念,即基本原理、科学体系。这里先说基本原理,下面再说科学体系。所谓基本大体上包括根本、主要等含义。所谓原理是指“带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这两个词并在一起形成一个重叠概念,强调原理的根本性、基础性、最高性、普遍性。从词意上说,原理既然是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的表述,它同在自身基础上发展了的形态既一脉相承又不完全等同。所谓一脉相承,是指它的基本性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就是它具有科学性与阶级性、理论与实践、绝对与相对、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基本性质)相同。所谓不完全等同,是说已经发展了的形态在保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性质的同时,它适应时代、科学和实践发展提供的条件、提出的新的要求,已经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理论内容和表达形式,或者说它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是基本原理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按这种逻辑,从严格的狭义的原创意义上说,只有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并加以阐述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理论观点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都不属于原创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各个国家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形态(当然如果使用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概念,自然也包括列宁的最基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按照毛泽东的提法,就是总店和分店、根和叶的关系。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条规律,即发展的连续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的统一。在这个统一体中,没有总店就没有分店,没有根就没有叶。反过来说,没有分店,总店就不能发展。没有叶,根就不能繁茂。所以我们党总是强调,“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这样讲,我想不至于受到两点质疑:一是基本原理是不是发展的?二是不把发展了的阶段列入基本原理的范围会不会降低其地位?我以为,从逻辑上说,这两个问题同什么是基本原理不是同一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与基本原理有密切联系,但讨论的是基本原理的特性和功能。毫无疑问,基本原理是发展的,世界上没有不发展的事物。基本原理发展了,就叫基本原理的发展。发展到什么阶段应根据当时指导实践的要求命名相应的名称。基本原理和发展了的基本原理的形态,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条件,面临不同的历史任务,回答不同的历史课题,直接指导不同时期的实践斗争,这不存在哪个地位高或低的问题。

我曾经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文中讲过三个观点,第一,马克思恩格斯肯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存在,但是他们没有给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过明确界定。第二,列宁等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去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第三,我们讲基本原理,要明确是在什么意义上讲的,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原理,还是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一主要部分的原理,或是某一部分原理中的重要理论观点。只有范围明确,才能确定其基本原理的内容。这三个观点是通过查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五个文本得出的结论。在发现新的材料之前我仍然坚持这三点看法。按照这三个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完全可以依据一定原则,如遵循理论与实际、革命性与科学性、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坚持与发展、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等原则,从马克思主义本身固有的内容中抽象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定义,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点的。

今天我们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点,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我们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意义上进行概括的。概括出的原理在横断面上均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宝贵的理论品质;在纵向上均应反映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本质关系,借以准确地揭示马克思主义完整概念的科学内涵,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以便从总体上正确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

有一种见解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的原理。应该说,这种见解是有根据的。但是我以为,将二者等同不一定合适。自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原理。在研究中,也必须分别把握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原理。但二者之间毕竟有层次的区别,整体与分体的区别。今天,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分别成为独立的学科,更加需要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穿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中,把握它需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其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和贯通中进行科学抽象,概括出一些一以贯通、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原理。二是要充分考虑我们党的一贯提法。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进程的分段,通常的提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可以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而且既然使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就应该将列宁的思想和学说中最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内容包括在基本原理之中。三是要充分考虑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对实践的巨大指导意义。也就是列宁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一定实际任务,即可能随着每一次新的历史转变而改变的一定实际任务之间的联系,特别突出某些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哪些基本理论观点

我们根据上述方法论原则,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作家的大量论述中,看到他们各自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如: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是:(1)一定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3)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4)无产阶级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是使自己摆脱资产阶级剥削和统治的前提。(5)劳动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6)未来的新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7)在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中,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认为其基本原理包括:(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2)关于阶级斗争原理。(3)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理论。(4)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的策略的原理。(5)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国家理论。(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7)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原理。(8)无产阶级政党的原理。

斯大林认为“列宁没有给马克思主义‘补充’任何‘新原则’,同样列宁也没有取消马克思主义的任何一个‘旧’原则”,列宁只是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关于垄断资本主义问题,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阶段的问题。(2)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3)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在一个被资本主义国家包围的国家里顺利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和方法问题。(4)关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在任何人民革命中,在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中以及在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5)关于殖民地问题。(6)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问题。

毛泽东用的较多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邓小平用的较多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等。

1956年,毛泽东明确地从发展的视角概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他说,列宁主义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哪些地方发展了呢?(1)在世界观,就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发展了它;(2)在革命的理论、革命的策略方面,特别是在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上发展了它。列宁还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革命中间就有了建设,他已经有了七年的实践,这是马克思所没有的。我们学的就是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年,在毛泽东的主持下,我们党在批评赫鲁晓夫的错误观点时,把“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内关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普遍规律”概括为五条,认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邓小平面临的任务是要回答在经济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所以他结合变化着的新实际,着重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如何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角度归纳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是:(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观点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3)公有制、按劳分配。“马克思主义又叫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邓小平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4)无产阶级专政。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要专政不行,无产阶级不搞专政,社会主义一天也维持不下去。无论哪个阶级都搞专政,资产阶级也搞资产阶级专政”。邓小平还指出,“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阶级斗争学说不是他的发明,真正的发明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历史经验证明,刚刚掌握政权的新兴阶级,一般来说,总是弱于敌对阶级的力量,因此要用专政的手段来巩固政权。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5)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上述内容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括,基本方面是相同的,但是具体表述和侧重点有差异,均体现了基础性、规律性、时代性和创造性。这就向我们指明两点:其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其二,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及其他党的领导人等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中,进一步从学理上作出概括,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事实上,有多位专家做过这种概括工作。如有专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客观世界相互联系永恒发展原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和发展规律原理;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原理;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原理;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原理;国家学说与无产阶级专政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无产阶级战略策略原理;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建设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原理;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原理。也有专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13条:1.关于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动发展的原理;2.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和发展规律的原理:3.关于时代本质和阶段性特征的原理;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原理;5.阶级观点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6.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理论;7.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8.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说;9.社会主义革命(包括改革)和建设规律的理论;10.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学说;11.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12.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原理;13.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原理,等等。这些显然都是从纵横两个维度作出的归纳。纵向即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历史发展直到今天的时代高度,横向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含的基本观点。从纵和横两个角度来思考、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考虑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创意义,也考虑到了它随实践发展并指导实践的意义。这种从历史和逻辑、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大好处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作出了较为清晰的回答,给了人们几个便于掌握的基本点。这种思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三、怎样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若干基本原理并列在一起,还不能成为一个严密的体系。所谓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务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按照词意,体系不仅有整体性要求,而且有整体内部构成要素互相联系的要求。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来说,它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畴、理论观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发现这种联系及其转化。经过一代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各自内部的范畴、原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已经被揭示出来,这三个主要部分均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相对独立的体系。而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成中的基本范畴、原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关系是怎样的?现在还需要费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心血。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对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提供了一种值得充分重视的见解,来之不易,应予珍惜。我以为,这本教材所展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从内容上看,基本上是按着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建构的。应该说,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的。我国著名哲学家陈先达先生此前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曾说过,按着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建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由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哲学通向实际生活(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的中介,而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使命的社会主义理论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这三者之间,即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分析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马克思主义学说。社会主义理论一旦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会蜕变为平均共产主义或空想社会主义;反之,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离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然会跌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怀抱。同样,如果无视无产阶级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无视社会经济现象,特别是对新出现的经济现象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回到繁琐的、脱离生活的经院哲学。把马克思主义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同整体割裂开来,都会使它丧失自己原有的性质,并导致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曲解”。陈先达先生这一段精辟论述,从思想史、逻辑、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严整性及其内在根据。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遵循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来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无疑是科学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仔细推敲这本教材中展示的理论体系,将它同马克思《资本论》中的逻辑相比,总感到它还未达到理想的境界。

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要求在研究对象上,要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对于客观物质世界某一个发展阶段、某一个部分、某一方面的反映,而是对于包罗万象、充满矛盾和历史发展的物质世界整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在历史观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从某一个部分而是从整体上反映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进而转变为共产主义的规律;在逻辑范畴上,它不是仅为马克思主义某一构成部分、领域的范畴,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主要组成部分中抽象出来的,同时又贯通于各主要组成部分之中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按照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则(如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相互联系、相互论证、互为补充,形成概念体系,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是严整的;在根本属性上,它具有科学性与阶级性、理论与实践、绝对与相对、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基本性质。这些基本性质贯穿各个原理及其转化之中,将它们内在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最集中的表达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其运用。但究竟通过哪些范畴、原理,将这些范畴、原理又具体按怎样的逻辑规则进行安排来实现这一要求,总的说还是处在探索中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四、要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研究

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都具有内容的全面性、结构的系统性、逻辑的严整性、反映现实的深刻性的本质特征。而内容的全面性、结构的系统性、反映现实的深刻性又是藉逻辑的严整性表现出来的。因为任何理论科学都是一个范畴体系,没有严整的逻辑它就不能存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自然具有严整、完备、统一的理论体系,或者说具有科学理论体系的严整性。这种科学理论体系的严整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不是外在的,而是它坚持理论创新的结果,是自身固有的本质特征、科学精神的体现、求真的存在方式和必要条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一贯高度重视科学理论体系的严整性。恩格斯一生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纯洁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的《反杜林论》不仅深刻地批判和回击了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歪曲和攻击,而且第一次以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把包括“相当多的领域”的问题归结为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三个主要领域,并从其相互关联上“比较连贯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全貌。《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开山力作。此后一个多世纪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理解和建构大都是以《反杜林论》为框架的。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表述过“两大发现”和“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的问题。“两大发现”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即:由于这两大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这里虽然没有使用体系的概念,但事实上已经是从马克思主义各个原理的内在联系上,将其概括成了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继恩格斯之后,列宁是第一个用“体系”这个概念来指称“马克思主义”的人。早在1913年3月,为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他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为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1914年11月,他又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并从正确把握体系的视角叙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统一构成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强调“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对手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曾从世界观、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社会主义建设学说三个方面概括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高度重视,体现在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问题上。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他强调,“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多的功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党,来引导我们前进。”这样,他就从科学体系上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定格,彻底地打破了“两个凡是”的信条,捍卫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地位。而当他把毛泽东思想刻铸于体系丰碑之时,他自己的创新理论也凝聚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七大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传统,进一步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研究,或者说从体系上把握和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重要性。正是这样,2005年5月11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1期

上一条: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下一条:关于社会主义的五个问题——对《科学与社会》2012年讨论的回顾与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