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14-09-18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坛综述

孙雅芳 谢诺

2014年8月25至26日,由新成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举办,中国文化研究院协办的“首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坛”在中央党校举行,论坛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深化改革”。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作主题报告,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等在论坛演讲,中央编译局局长贾高建出席。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及各省级党校、社科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与会人员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诸多问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主要内容概括综述如下:

一、关于科学评价邓小平的历史贡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郑必坚援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座谈会上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在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为新起点的最后20年中,是邓小平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他为党和人民作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拨乱反正,领导全党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同时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二是改革开放,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打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战略道路,并在这个艰难战斗和伟大创新历程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华民族直到21世纪中叶的伟大复兴,提供着常新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邓小平,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至今还要在贫穷落后中挣扎苦斗。面对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清醒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开拓创新,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道路。坚定不移沿着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开的全新战略道路开拓前进,就是对他的最好纪念。

李捷认为,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冲破“左”的指导思想的长期羁绊,依靠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这两大动力,不断推动实践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第二,高度警惕“左”的思想长期影响,坚决抵制放弃党的领导、放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各种错误思潮,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成果——邓小平理论。第三,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开启了沿着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程。第四,科学总结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通过规划现代化建设总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程。第五,从毫不动摇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的要求出发,提出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我们的启示有: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寻找切实可行的道路和解决方案,既不能搞教条主义、理想主义,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志存高远,又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脚踏实地。

李忠杰围绕“坚持”和“发展”两个词,谈到了几点思考和认识。第一,为什么要坚持,怎样才是真正的坚持。三十多年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选择、唯一旗帜、唯一道路、唯一方向,所以面向未来我们当然必须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最基本的方向、道路、理论、原则不动摇,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要用实践成效来解决信心和决心的问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为什么要发展,怎样科学地发展。李忠杰援引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意志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关于“过程”的著名论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停留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层面上,它始终要向前发展、进步,不仅要坚持,而且要发展。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要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发展,要在完善制度、改善治理中发展,要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发展。

陈晋围绕这轮改革新出发的背景和特点,认为,当今中国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发展,也不会有未来中国的发展。一,中国改革是分阶段展开的过程,这轮改革新出发的突出标志是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总目标。由于中国改革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进程,其向前推进的鲜明特点必然是,以问题为导向,分阶段深化;第二,中国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这轮改革新出发既全面又深化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对改革开放前进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轮改革的特点,一是全面,二是统筹,三是在方法论上特别强调“摸着石头过河”,主要是摸规律,并且要同顶层设计结合起来。三,中国改革是先易后难进行利益调整的过程,这轮改革新出发要突破的难关也是改革的重点,是协调利益分化,破除利益固化,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这轮改革明确提出要“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解决邓小平此前预见到的利益分配和调整这个难题。

二、关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宣列举了当前中国道路、理论、制度不自信的具体表现,并深入剖析了产生的原因。例如,在道路上,改革出现了不少问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环境、道德、秩序),方针政策缺乏稳定性,并常常遭到西方国家的攻击、诟病。在理论上,理论滞后于现实或理论脱离实际,理论与现实、应然与实然反差较大。在制度上,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理论的刚性约束不够。关于如何坚定三个自信,秦宣指出,要做到坚持道路自信,一是继续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二是坚持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要正确认识改革,保证改革政策和措施的稳定性。要做到坚持理论自信,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二是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研究,阐释其科学性;三是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的研究,阐述其历史渊源和思想基础;四是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关系的研究,阐释其理论的独特贡献;五是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为推进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六是加强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七是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教育。要做到坚持制度自信:一是坚持现有的基本制度;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好地推进党、国家、社会各方面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化。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奚洁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科学地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思想精髓。这一思想精髓既继承发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又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思想智慧,是我们党的党性和党的理想人格的时代要求。可以概括为:坚定自信、担当勇毅、务实亲民、开明睿智。坚定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忠诚和理论自觉,担当勇毅是历史担当意识与改革的胆略智慧,务实亲民是坚持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的思想品质和政治情怀,开明睿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宽阔的眼界胸襟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上海的城市精神原来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习近平同志又加了八个字“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在强调人的精神品格和思想境界的同时,也是对领导干部的政治气派、思想方法和领导智慧的战略要求,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论的深刻把握:强调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提倡“底线思维”的决策理念和战略定力,主张梳理涵养作为驾驭全局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的战略思维。

中央党校教授刘毅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受益于哲学思维的三个优先,具体包括:实践理念优先、特殊理念优先、哲学理念优先。实践理念优先表现在,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延安整风当中取得全党的共识,跟他选择实践论、矛盾论有关。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破题是“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特殊理念优先表现在,毛泽东之所以成功,就是在于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国情抓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对农民的认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由此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哲学理念优先表现在,改革是一场利益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这个调整在短时间内实现有一个时空压缩,特别是多元化的激烈震荡。邓小平领导的改革让一切社会活力都参与到社会变革中。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三点方法论:第一,解放思想论。我们有五次大的思想解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南方谈话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十五大冲破“姓公”、“姓资”束缚,打破公有制的垄断,十六届三中全会打破对GDP的崇拜,中国开始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十八大冲破对道路、方向迷茫,打破固步自封和外部的困扰,确立三个自信。第二,生产力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三,人民主体论。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反腐败是坚持群众路线的直接举动。执政党对群众路线的坚持,有两点要重新定位,第一点,要敢于示弱,毛泽东说向人民群众学习就有办法了,习近平也反复说这个问题。第二,要向人民感恩,改革开放是党的事业,更重要的是人民的事业。

辽宁大学必威院长房广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二者源头不同,产生时代背景不同,发展理念不同,但二者在价值判断和演进规律的基本点上,却有高度的契合。20世纪初期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本质决定的。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特殊品质,坚持和强调自强不息、和谐友善、向往大同等核心理念,具有高度的融通性,高度的自我修复性。第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价值性、目的性、开放性,决定了在世界各种社会思潮中,马克思主义是唯一能够与中华文化相契合并发展成为新兴文化的科学理论,给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契合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当代中国正处于意识形态的选择期,提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的时代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明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主导因素是实现二者正确契合的基本前提。第一,关于以谁为主导推进二者契合的问题。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导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而是以马克思主义或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命运不是取决于传统文化本身,而是取决于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去改造、重塑传统文化。第二,关于实现二者正确契合问题上,必须防止和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切忌走封建社会后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旧路和悲剧。另一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和发展,要防止打着发展的旗号反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和打着坚持的旗号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僵死的教条。第三,在坚持二者高度契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方面,我们要有高度的自信。一是要有高度的民族自信。二是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三是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核心是要有高度的价值观自信。

三、关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重庆社会科学院副所长吴大兵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腐败问题是事关改革成败的重大问题。他通过对腐败现象滋生的路径与形态分析,提出科学管用预防腐败机制的架构,以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确保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做到“干部亲政,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第一,从思想认识上,建立健全不愿腐的机制。加大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第二,从整体设计上,建立健全不能腐的机制。着眼于剪除权力腐败之“芽”,建立健全领导权力行为规范机;着眼于斩断权力腐败之“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活动规范机制;着眼于摧毁权力腐败之“路”,建立企业廉洁经营规范机制;着眼于根除权力腐败之“床”,建立健全公共权力制度完善机制。第三,从监管惩戒上,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机制。着眼于建好防腐之“网”,建立健全公权运行立体监督机制;着眼于亮好防腐之“剑”,建立健全腐败行为预警惩戒机制。

北京外国语大学宫玉选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一新的重要论述较之此前一直强调的市场“基础性”作用有了重大改变。这个提法是要求纠正政府这种过多干预,把资源配置的功能更多的交给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要把市场机制的作用放在主要位置上,其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提法的现实要求是:第一,要尊重市场规律及其自发秩序。第二,要对市场的配置作用和决定性作用要全面理解,不仅是指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更重要的是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第三,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

光明日报社高级编辑倪迅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任何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主制度,决非主观可以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协商民主的魅力来自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初创于协商建国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的民主政治制度,形成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转变中,完善和发展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李君如作了题为《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的总结发言。第一,要在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步入新的阶段,即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始终坚持和发展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他开创改革开放的伟业。第二,要深入研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综合性的理念,包括治国理政思想,治理怎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攻坚期、深水区的改革思想,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特点的各项改革协同推进全面改革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不是一项改革接一项改革线性推进改革,而是系统推进改革。第三,坚持科学方法论改革的思想,将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习近平同志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肯定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就是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要在顶层设计的前提下,推进阶段性的、局部性的改革试验,在局部改革试验中坚持顶层设计。第四,按照中国改革客观规律引导改革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的谈话,要求我们搞好五大关系,要求我们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五,坚持思想正确方向和改革思想。党怎么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引导民众正确对待利益、观念等问题。第六,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改革思想。这一阶段改革是新出发点的改革,基本目标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第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的改革思想。整个改革要靠人来推动的,允许多元利益、多元思想的存在,但是要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即24字核心价值观。李君如列举了理论研究中的十大问题,要求专家学者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联系实际,研究人类文明经验,以务实的态度寻找破解改革难题的办法,以反省的精神思考理论和自身不足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上一条:国家治理能力研究新动向 下一条: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