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文科回应智能革命的伦理挑战

发布时间:2023-12-05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以新文科回应智能革命的伦理挑战

赵涵 鲁俊群

  新文科建设关乎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快不同学科融合发展与培养紧缺人才等重要目标的实现。随着数字科学领域研究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AI技术给人类生活创造更多便利的同时,人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许多伦理与治理上的挑战,冲击人类知识生产的传统范式。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范式转变,更好地推动文科专业之间以及文科与理工农医、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跨学科专业知识整合,成为新时代文科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智能革命催生新文科。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传统范式。自然与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两个研究对象。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彼此独立,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范式中,无论是着力挖掘与呈现人类精神的人文研究,还是着力发现和阐明社会规律的社会科学,均旨在解释人类生活、文化和社会进化中的行为与经验,涉及的关于价值观、美德、道德、美学和主观体验等方面内容均难以量化。与此相反,自然科学追求用系统和实证方法剖析和理解客观世界,旨在提供可量化和可复制的结果。这种差异和区分有利有弊。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学科不仅成熟,而且逐渐分离,每个学科的独有范式和基本特征不断加深。文科从整体性的知识创造、积累中分离。文科第一轮范式革命之后,人类在文科研究中引入计量技术以及相关的新素材、方法与理论;随即,统计学在知识创造与积累中的应用推动了文科的第二轮范式革命。时至今日,人类正在经历文科的第三轮范式革命——智能革命,即数字化时代人文和社会一切素材的计量化。在实现人机互生一切皆可数据化的第三轮文科范式革命过程中,所追求的不再仅仅是整体性知识,而是开始迈进整个社会世俗化的进程。其中,首先是致力于将尚未数据化的素材数据化,让机器有机会充分地识别、学习和推演人类知识中的意蕴;继而致力于发现和形成不同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在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中形成辅助人类理解、判断和决策的综合理论,从而推动人机互生理论的智能化与新范式之下文科的知识创造、积累与传播。

  AI助力学科之间破冰AI技术对于文科范式的创造性挑战: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分为人类知识的生产、积累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研究者集中于自身领域进行深入、精细的研究;另一方面,过于机械和严格的划分,阻碍了必要的跨学科研究和领域间的对话与合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AI技术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学术研究变革,迎合了跨学科融合范式转变的迫切需要,有助于恢复学术研究领域对世界自然的综合认知,对人类知识生产的传统范式可谓形成了创造性挑战。未来的学术成就将越来越取决于人类弥合这些传统分歧的能力,取决于探索人文社会科学与AI领域联系的能力。

  第一,AI技术对传统劳动分工和知识生产方式的突破。AI技术的扩散从根本上挑战了传统的劳动观念、社会分工和人类对于文科的理解。AI的日益普及使得过去植根于体力劳动和手工艺技能的劳动范式重组,将人类从平凡和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在提高劳动力所需的质量和技能水平的同时,引发了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转变。以当前热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例,这一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根据已有数据进行模拟和预测,而是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主动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内容,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这一技术所具有的语言处理能力,使之超越过去的聊天机器人模式而一跃成为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助手。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更新了人机交互生态,能够帮助研究者更精准地把握事实、权衡价值;同时,知识生产方式的转换也大幅提高了知识积累和生产的效率。这对于推动和拓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帮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更进一步理解处于社会中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的本质,以及深度科技化趋势下人类文明的未来命运均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AI技术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出新问题和新要求。人工智能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个人、职业和身份的重大转变,标准化、制式化的脑力劳动正在逐步被AI取代。数字时代下人类如何实现人的尊严与自由全面发展,成为新文科建设所要回应的核心伦理问题。AI技术正在从根本上影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显著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解释进路。AI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数字化工具,更以对人性、智力、自我和社会提供深刻见解的方式,重塑了传统文科的格局与范式。技术发展并非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人类的劳动与知识生产本质上是为了将人类社会引向更为公平、开放的未来。当代学术界已经认识到,在AI技术进步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知识融合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新文科建设能够发掘出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与战略规划,以尽快实现学科之间真正的破冰

  朝向价值、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新文科建设如何回应AI技术对传统文科的突破。随着AI技术的发展,科学分类的界定变得越来越模糊。AI如同自然科学一样,基于数学和统计模型,需要深入理解和操作量化的数据;但同时AI的发展和应用又涉及伦理、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议题。因此,今天的科学研究已经不能再被简单划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这两个独立的领域,而是一个整体,两者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在教育部20229月颁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交叉学科门类下新增的一级学科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便在于形成“AI+X”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面对AI这股足以颠覆传统文科教育模式、重塑教育体系的强大力量,国家需要加强AI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技术设施建设,不仅要继续加强顶层设计与各方力量的整合,持续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以更完善、普惠的数据库等技术支撑,提升文科研究人员的创造力和成果的创新性,更要加强文科之间以及文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交叉与融合,建立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伦理治理机制,确保人的主体性和技术发展的公益性,及时预测和控制风险。

  一方面,积极推动科技赋能与学科间交叉融合。当前,新文科的研究要广泛应用AI的多尺度、多模态和自动化、数字化方法,以此理解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大量信息。推动利用好数智科技为新文科建设提供的新媒介和新途径,推动新文科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将新文科建设与治理下沉到具体的数智场景之中,围绕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公共服务机构等社会主体打造资源共享、协同共进、价值共创的新文科教育生态系统。同时,新文科建设要深入推进文科与自然科学观察世界过程中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的融合,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是为了尽可能地面对世界和事物本身,回到问题本身。面对AI技术崛起与不断应用过程中成本与收益的分析、现实世界中效益与公平的冲突,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优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模型,以大量的数据样本和实证分析为基础,做出准确、客观的考察和测评。

  另一方面,教育朝向价值、知识与技能的融合。面对AI技术的挑战与机遇,教育将迎来重大变革,价值教育、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将融入个性化学习与终身教育的过程。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问世后,人机交互带来认知的中心化与知识的集中化,技术成果中暗含程序开发者的偏见,真正的创新、价值和情感被算法所建构和筛选出的平庸常识所覆盖,这些问题对于当下社会公众价值观重塑与创新意识培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文科教育应当转变视野和目标,从传承式文科教育跃升为创新性文科教育,兼顾专业训练的功利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超越目标。

  数字经济时代AI技术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增长,更涉及安全、公平等多元价值的平衡和各社会主体共识的达成。从新文科视角直面并尝试解决AI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伦理风险和治理问题等困境,已然成为大势所趋。数字时代,新文科也好,自然科学也罢,应当发展成为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风险和提升全社会福利的学问。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上一条:加快建设面向新时代的国家安全学 下一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