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广角

  • 当前位置: 必威 >> 正文

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发布时间:2016-08-28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李海青

 

 

   共产主义仅仅是一个虚幻的乌托邦设想,还是有其必然性与现实性?这是正确认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首先必须要正视和回答的问题,也是以共产主义为价值追求的共产党人必须深刻理解的问题。只有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而有效的解答,理论阐释和宣传才可能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针对这个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联系历史和现实,可以做出明确的回答:共产主义不仅具有其逻辑的必然性,而且具有真切的现实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其一,现今社会与时代已经具有共产主义因素的萌芽或征兆

  马克思曾指出:“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按照马克思的这一论述,他对共产主义特征与本质的分析是不是在现时代已经有所表现和征兆呢?确实如此!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今天社会成员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自由结社即是征兆;共产主义社会以自由时间为财富,今天注重休闲即是征兆;共产主义是普遍联系、开放交往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今天的全球化、地球村即是征兆;共产主义摆脱了物的奴役,今天社会发展出现的后物质主义取向即是征兆;共产主义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今天社会对个体权利与发展的愈益关注即是征兆;共产主义强调社会关系的和谐融洽,今天发达社会三大差别的日渐缩小即是征兆。以上这些现象征兆都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内生或具有的,而是在内外压力与对矛盾危机的改革调整中不断发育的新社会因素或其萌芽。对于这种新社会因素在旧社会中的萌芽,马克思也曾作过明确的论述。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在1871年《法兰西内战》一书中,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就此而言,从今日时代与社会内部所生成和具有的新社会因素看,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已经显露。换言之,今日之时代与社会实际正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趋势在发展。

  其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将共产主义理解为一种理想社会形态,同时还理解为一个从现实的人出发,解决现实问题的持续的历史过程与历史运动

  按照传统理解,共产主义是一个要经过很长历史时段才能实现的美好社会形态。一方面,这种“社会形态论”的理解聚焦于未来的理想目标、美好结果与应然状态,突出了共产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上达到的层次高度,指明了人类社会依循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必然走向,因而具有极强的价值定向和功能定位意义。但另一方面,这种“社会形态论”的理解对把握共产主义而言又并不全面。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逻辑,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理想,更是一个从现实的人出发,不断满足人的现实利益需求、不断推进人的自身发展、不断实现社会理想的持续的历史过程与历史运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这一观点可以称之为对共产主义“现实运动论”的理解。这就启示我们必须要把共产主义放在现实的基础上与历史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与探讨。正如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的,要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确实,社会主义只有从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关心现实的人,不断满足人的现实利益需求,它作为一种理念与制度才会具有吸引力。如此,社会主义才具有现实性。换言之,共产主义作为现实运动过程与美好社会理想是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现实的不断运动过程,美好的社会理想才最终得以实现。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才强调指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必须用唯物史观看待事物,既要志存高远守护革命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干好现实工作,把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依据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员党性的两方面统一要求是有明确理论依据的。既然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现实的改革发展,破解难题、保障民权、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自由、权利与幸福,就是在扎实的推进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就此而言,虽然不能说共产主义社会当下即是,但也可以讲共产主义运动当下即是。

  其三,共产主义追求的是人们在发展上的互为条件,整个人类共同体关系的和谐融洽与利益共享

  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历史形势下,人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类”问题,即整个人类需要共同面对与解决的问题。面临这样一些“类”问题,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唯我独尊的霸权观念、野蛮粗暴的独断思维,甚至为自身利益不惜在世界到处制造事端乃至挑起战争的帝国主义行径是不会有任何实际解决效果的。实际上,面临这样一些关系整个人类命运的共同问题与挑战,负和博弈、零和博弈的思维都是不足取的,以牺牲绝大多数人为代价换取少部分人的发展最终是行不通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文豪但丁讲的“一部分人统治,一部分人受苦”的旧纪元基本原则必将越来越不适应于不断进步中的全球治理。只有共产主义的正和博弈思维,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才能提供最终的问题解决之道。换言之,资本主导与支配的逻辑根本无法破解全球化的困境,全球性问题解决的需要将不得不最终采用马克思所主张的共产主义的思维逻辑与价值取向。这不是一种想象的必然性,而是一种现实的必然性:除非如此,否则问题不得解决。这一正和博弈、共同发展的价值思维鲜明体现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呼吁与倡导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域外国家开展合作。”虽然今天人类社会尚处于市场经济时代,但资本逻辑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新的思维与价值取向乃大势所趋!

  其四,飞速的科技进步正在为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奠定技术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而现在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科技的不断创新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普遍发展,而且极大地强化与密切了整个世界的普遍联系与交往,使得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更明显地呈现出马克思所讲的“世界历史”的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的:“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进而言之,人类社会的科技创新具有加速度的特征,加速度的科技创新必将带动人类社会的加速度发展,从而会极大加速美好社会的实现。由上而论,共产主义似远矣,共产主义乃近矣!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必威教授;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条:深化毛泽东研究的重大意义 下一条: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