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广角

  • 当前位置: 必威 >> 正文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2019-10-21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双传学

  摘 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经济基础、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和对外政策四个方面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接续奋斗,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温《共产党宣言》,对新时代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1840年以来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 中国人民对其他救国途径的尝试全部碰壁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 (p.1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重温《共产党宣言》, 对新时代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18482, 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真正“壮丽的日出”。列宁指出:“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 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2] (p.416) 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历史命运, 阐明了无产阶级所肩负的创造“共产主义新社会”的重要使命。革命导师在占有大量客观材料基础上, 运用“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方法, 从经济基础、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和对外政策四个方面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并在对各种关于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论的批判中重申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第一, 经济基础方面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基础”是马克思在分析社会结构时提出的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许多思想家都尝试解开社会结构之谜。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社会“管理者—保卫者—生产者”的结构形态, 近代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提出社会“营养系统—循环系统—调节系统”结构形态。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结构, 经济基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 上层建筑主要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竖立于经济基础之上。列宁曾把经济基础比作社会的“骨骼”, 把上层建筑比作社会的“血肉”。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中, 生产关系是核心内容。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制, 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主要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形式。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就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他们认为, 在资本主义社会, “利己主义”已成为“一切社会阶级的通病”, 私有制是“各国的一切阶级之间纷争的永久根源”。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主要是从道义上进行批判, 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找不到改造社会的正确手段。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对私有制的批判并非单纯出于道德上的义愤, 而是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进行分析。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避免一种“瘟疫”, 即经济危机,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必然要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未来新社会在经济基础方面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这里的“传统所有制关系”即生产资料私有制, 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实行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所有的公有制, 把一切生产资料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 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3] (p.293) 因此, 马克思、恩格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3] (p.286)

  当然, 《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消灭私有制”并不是“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1847,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回答能否一下子废除私有制问题时指出:“不, 不能, 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 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 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 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 才能废除私有制。”[3] (p.239)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后, 需要“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这表明消灭私有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共产党宣言》严格区分了未来消灭私有制的必然性和消灭私有制过程的渐进性两个联系紧密而又相互区别的问题。

  第二, 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人要具有先进性。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要依靠广大的工人阶级, 因为只有工人是大工业的产物, 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 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3] (p.282) 随着工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将加入无产阶级行列。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强, 遭受的压迫最深, 具有彻底的革命性。由于资产阶级已经成立政党, 并且已建立完备的国家统治机器, 要推翻强大的资产阶级统治, 无产阶级也必须组织成立无产阶级政党。“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 从而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 不断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是, 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 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 更坚固, 更有力。”[3] (p.281) 组成政党的共产党人只能是无产阶级队伍中的部分成员, 革命导师把无产阶级划分为“两个群体”:“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群众”。“在实践方面, 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 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3] (p.285) 这表明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队伍中的先进分子, 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行动上始终是革命运动的中坚力量。革命导师还从利益角度阐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 (p.285) 这表明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宗旨, 而决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1871,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进一步论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由于有了巴黎公社的宝贵经验,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建立新型国家政权。在新型国家政权中, 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社会公职人员是“社会公仆”, 而不是“社会主人”。马克思还提出实行普遍选举、随时撤换、限定薪酬三项重要措施,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 避免“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

  第三, 思想文化方面倡导共产主义道德。文化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未来新社会要倡导共产主义道德, 发展共产主义文化。“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 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3] (p.293) 这里所说“传统的观念”, 是指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又为私有制辩护的剥削阶级观念, 其核心是“利己”。“你们 (资产阶级——引者注) 的利己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 这种利己观念是你们和一切灭亡了的统治阶级所共有的。”[3] (p.289)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利己观念”是资产阶级及其之前的地主阶级、奴隶主阶级所共有的, 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的产物。资产阶级文化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 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充斥着利己主义。“它 (资产阶级——引者注) 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 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3] (p.275) 共产主义道德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 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反映。它体现了人类历史上崭新的价值观念, 这种价值观念要同一切以“利己观念”为核心的思想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十月革命后, 列宁对共产主义道德进行了具体论述, 指出共产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它适应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 是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列宁指出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道德准则是利己主义, “旧社会依据的原则是:不是你掠夺别人, 就是别人掠夺你;不是你给别人做工, 就是别人给你做工;你不是奴隶主, 就是奴隶。……总之, 是一个人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别人”。[4] (p.291) 共产主义道德就要反对这种小私有制的心理和情绪, 因为共产主义道德是要以“大家为一人, 一人为大家”为准则。“我们将努力消灭‘人人为自己, 上帝为大家’这个可诅咒的准则。……我们要努力把‘大家为一人, 一人为大家’和‘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的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5] (p.100)

  第四, 对外政策方面主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资本的本性驱使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奔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 依靠坚船利炮不断向外扩张, 肆意侵略和奴役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 即变成资产者。”[3] (p.276) 资本成为一种国际力量,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处境和地位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 工人没有祖国。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地域性和局部性的存在, 而是要把“将来的环球”变成“赤旗的世界”。无产阶级的使命是在世界范围内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消灭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 真正实现世界各民族的平等。要实现这一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3] (p.307) 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肩负共同的历史使命, 一国无产阶级在自身获得解放后也有义务援助其他国家无产阶级的斗争, 直至解放全人类。“联合的行动, 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 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3] (p.291) “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3] (p.307) 因此, 无产阶级政党在对外政策上要推动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大联合, 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由人联合体”,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此外, 马克思、恩格斯在正面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同时, 还对各种关于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封建的社会主义”站在封建主的角度否定资产者的剥削, 标榜自己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实质上保留土地私有制, 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站在小农和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替工人说话, 实际上是历史的倒退;“‘真正的’社会主义”是站在德国小市民的角度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本质上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企图保留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实质上是改良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只看到了社会的阶级对立, 提出消灭私有制、雇佣劳动的主张, 但是拒绝一切政治行动和革命行动, 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可以看出, 这些关于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论有的主张保留私有制, 有的虽然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正确主张, 但拒绝革命行动, 更谈不上组织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各种错误理论中重申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二、我国基本国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而是供人们进一步研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指出:“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 在英国不同于法国, 在法国不同于德国, 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6] (pp.274-275) 每个国家的具体实际大相径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体运用也各不相同。1848年至1849年间,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德国也卷入其中。马克思毅然返回柏林参加德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了宣传革命, 马克思带去了宣传单《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但是考虑到德国工人实际的思想认识水平, 马克思只把《共产党宣言》中的实行国家银行、运输国有化、高额累进税以及义务教育四条写入《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而“土地国有化”“剥夺继承权”等条文并没有列入。革命导师以实际行动示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方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深入调查研究我国基本国情, 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认清中国的国情, 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7] (p.633) 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认识到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四分五裂的国家, 经济文化落后, 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这些独特的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在农村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独特原因”。独特的国情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有别于俄国, 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提出要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9571114日至16,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 大会通过了《莫斯科宣言》。《莫斯科宣言》在总结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基础上, 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方面总结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为核心的工人阶级, 领导劳动群众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工人阶级同农民基本群众和其他劳动阶层的联盟;消灭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建立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逐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 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 造成忠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的知识分子队伍;消灭民族压迫, 建立各民族间的平等和兄弟友谊;实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同各国工人阶级团结一致。《莫斯科宣言》同时强调, 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创造性地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原则, 不能忽视民族特点和各国具体特点。由此可见, 《莫斯科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对《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 成为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 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19829, 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8] (p.3) 这表明了认识基本国情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意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新时期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具体实际, “社会主义”表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邓小平对中国国情进行了深入探索, “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 但事实上不够格”。[8] (p.225) 所谓“不够格”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这种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 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不成熟不完善。邓小平多次从生产发展角度把基本国情概括为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 耕地少。”[9] (pp.163-164) 邓小平还从上层建筑方面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民主法治还不够健全, 封建主义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旧中国留给我们的, 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 民主法制传统很少。”[9] (p.332)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多次强调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的独特性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决定性意义。“独特的文化传统, 独特的历史命运, 独特的基本国情, 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10] (p.156) 从文化传统来看, 我国有五千年灿烂悠久的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讲求“四海一家”, 倡导民胞物与、协和万邦, 憧憬“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从历史命运来看, 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 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中, 中国人民在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基本国情来看, 我国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些独特的因素决定了我国发展道路。习近平指出:“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11]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指路明灯。列宁指出:“我们应该重复说,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 我们是以《共产党宣言》为依据的。”[12] (p.64) 近代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道路的选择同样以《共产党宣言》为根据。毛泽东曾说自己学习《共产党宣言》不下一百遍, 邓小平说《共产党宣言》是他的入门老师。2018423,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 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 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13]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多年来, 按照可比价格计算,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14] (p.3) 实践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近些年来, 国内外有些舆论认为中国搞的不是社会主义, 而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 针对这些错误观点,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 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5] (p.5) 这一重要论断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密联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表现为普遍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为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特殊性反映了普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宣言》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 在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对外政策方面都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第一, 经济制度方面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共产党宣言》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当前,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 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 生产社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空间。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其活跃市场、扩大就业的作用。但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邓小平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 一个共同富裕, 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8] (p.111)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特征, 也是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区别。党的十五大提出, 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应该成为一种“普照的光”, 改变其他经济成分的色彩和特点, 最大限度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16] (p.78) 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就会变成错误。近年来, 有些人受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把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片面化、神圣化, 在经济领域主张全面私有化, 夸大私营经济的作用, 否认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因此, 在经济领域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防止公有制经济污名化。

  第二, 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共产党宣言》指出,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没有任何同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勇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腐败行为作斗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 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17] (p.61) 党执政的目的就是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适应这一民主建设要求, 我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这些制度有效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 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符合中国的具体实际。

  第三, 文化建设方面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倡导不同的价值观念, 具有不同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蕴含了《共产党宣言》倡导的共产主义道德, 反映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思想上层建筑, 是抵御各种封建意识、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渗透的有力武器。价值观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周围,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思想。思想领域中不存在真空地带, 各种价值观相互交锋, 暗战不断。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不去占领这块阵地, 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就会去占领。习近平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 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 要敢于亮剑, 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 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18] (p.10) 意识形态领域“灰色地带”和“黑色地带”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逻辑考量。一方面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 封建社会经济基础虽然被消灭, 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 因此传统文化的糟粕并不会随着旧经济基础的消亡而立即消失, 这些思想糟粕仍然会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继续存在, 甚至会以新的形式沉渣泛起、粉墨登场。另一方面与西方价值观的侵蚀紧密相关。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这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西方国家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同时涌入我国, 严重侵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因此,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依然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7] (p.42)

  第四, 对外政策方面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近代又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侮, 这些因素决定了社会主义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 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有所抬头, 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但是, 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努力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但是, 如果只看到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看不到其中隐藏的对立和冲突, 甚至否认对立和冲突, 就无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习近平指出,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 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里“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就是社会主义逐渐代替资本主义,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时代。在这个历史过程中, 两种不同性质社会制度的较量将持续不断, “冷战思维”“颜色革命”“零和博弈”的观念和逻辑依然存在。习近平指出,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反对以强凌弱。中国绝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 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 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17] (p.59)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宣言》精神为指引, 积极同广大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实践中,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既坚持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时也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本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不断推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2] 列宁选集 (2)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 列宁选集 (4)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列宁全集 (39)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6] 列宁选集 (1)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7]毛泽东选集 (2)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8]邓小平文选 (3)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9]邓小平文选 (2)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1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5-05.

[12] 列宁选集 (3)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13]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 2018-04-25.

[14]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

[15]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 2019, (7) .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1)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18]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 2016, (9) .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年第7


上一条:新中国70年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本实践及启示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和升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