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任晓伟
内容提要: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的系统理论总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目标、发展主线、战略地位和推进方略等重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政治基础和价值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注入了思想主心骨,在深层次上表明政党自信在国家自信和民族自信中的基础地位和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严治党/政党自信/治国理政
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强党性修养与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研究”(2015YZD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进行新时代伟大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的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观点。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能够确立起来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学理来源。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鲜明地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注入了思想主心骨。但从理论研究来看,十八大以来理论界虽然对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论述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成果,可是这些成果主要还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层面展开的,而对蕴含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中的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原创性贡献还少有发掘和研究,因此基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个大视角加强对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原创性研究,可以说,已经成为了推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学理化和学术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课题。
一、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着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之问”,从统筹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两个大局出发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党的建设的地位、党的建设的主线以及党的建设的基本方略等重大问题,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中呈现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上,党的建设目标一直是一般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从党的建设的一般性目标来说,中国共产党是要把自己建设为一个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从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懈坚持的建设目标。从党的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来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形成具有阶段性重点的党的建设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科学界定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目标界定凸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五大基本属性:走在时代前列凸显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政治目标,人民衷心拥护凸显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基础,勇于自我革命凸显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动力,经得起各种风浪凸显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朝气蓬勃凸显的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通过这五大属性,既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建设一般目标的理解,同时又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强烈的目标引领。
第二,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自身建设的历史过程中,从来不抽象、孤立地认识自身的建设问题,而是把自身的建设放置到领导中国社会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的整体任务下来加以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在回答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战略地位时,在继承传统经验基础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就是把党的建设直接放置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战略布局中来审视,从而突破和创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思想。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全面系统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指出:“协调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1]22。2015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这‘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1]2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方法开始发生了重大转化,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第一次把党自身的建设问题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之中,使党的建设从过去认识框架中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的外部保障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布局的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有机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实现了党的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容的有机统一,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对党的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的认识。
第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主线。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2]94“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2]95这一重大论断立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深化了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的规律性认识。如果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党的建设的理论主线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党的建设的理论主线是着重从制度上建党,那么,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则在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内在发展后达到了新的认识,即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新认识表明,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要在紧紧围绕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结合上下功夫,通过思想建党不断增厚推进制度治党的思想基础。同时,通过制度治党来不断深化思想建设的深度,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确立起了指导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阶段的认识界标。
第四,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方略。习近平在新时代的新条件下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方略,在理论和实践上科学回答了在执政和治国理政的复杂条件下如何维护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牢牢立足于“全”“严”“治”3个基本属性,坚持政治建设对党的建设的统领,着重强化面向新时代的新斗争和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升到了新水平。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新时代探索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十九大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3]21。十九大进一步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略,表明了全面从严治党在整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进程中的稳定性、长期性和战略性。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发展和成熟,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成熟,认识本身和认识框架呈现出鲜明的同一性。从2014年中宣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到2016年中宣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从《习近平治国理政》第1卷到第2卷,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在多次概括后,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不断走向科学化,开始形成了与新思想相适应的新的理论框架和新的理论表现形式。这种理论表现形式上的新特点,主要是从传统的以平面和领域叙述(比如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为主,转向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叙述方式。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新概括,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涉及8个基本问题,即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最鲜明品格、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不断扎牢制度笼子、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更加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品格,同时也更加直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在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二、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时这一思想以一系列的原创性贡献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任何一种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都是建立在对这一思想所属理论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但同时又在这一基础上去概括新问题,形成新论断并提炼出具有独特标志性的新话语,从而推进了思想体系的创新,使特定的思想理论学说在整体上出现了具有质的意义的新发展。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也是这样的。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和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思想传承,但同时又在多个方面形成了具有原创性的贡献,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史上,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5点: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管党、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命题提了出来,深化了对党的建设基本命题和基本规律的认识。长期以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核心命题。在革命时期,这一问题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的首位问题。执政后,这一问题在党的建设中也具有首位性,因为斗争环境和政治地位改变后,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意识下强化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属性,对于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长期执政的环境中,在基本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党的问题后,如何管党、治党的问题就开始具有了重大意义。这其实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问题。管党、治党的问题解决不好,建党的问题就会失败。在执政条件下,对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的思考必然要引向对管党、治党问题的思考。从十月革命后共产党建设经验教训和探索执政规律的历史高度来说,问题并不是出现建党的基本原则、价值诉求上,而是出在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上,进而引发了建党的基本原则、价值诉求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继而引发了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危机和一些国家共产党政权的垮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深刻地指出:“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2]92。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把管党、治党的问题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核心命题,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格局思想,是在新时代如何管党、治党的系统的科学,这是在执政的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在核心命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首要的原创性贡献。
第二,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第一次重新梳理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形成了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统一、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的新论断。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是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传统的认识框架中,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是一对相互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关系。党的建设本身不是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内容构成,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布局之外起着领导、保障作用的重大因素。但如前所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框架中,党的建设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问题开始转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党把自己“摆进去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这是对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关系的一次全新的认识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具有原创性的重大贡献,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提升。
第三,在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奋斗的总结中第一次概括出“初心”这一强大的意识和话语。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走过了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等不同的阶段,那么越往下走中国共产党越是面临复杂的情况——自身组织结构的复杂、治国理政任务的复杂、发展环境的复杂、时代考验的复杂等。从哲学上看,一般说来,事物越是复杂,事物的本质越是容易被遮蔽住,这又会导致事物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风险性和脆弱性。在这个意义上来看,习近平在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的概括中,把党的目标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并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3个基本方面,表明中国共产党越是处于一个日益复杂化的发展阶段,越是需要对自己作为特定政治组织的本质的清醒和自觉,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己近百年历史奋斗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对世界上老党、大党生存和发展规律的创造性探索和创新,构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一个具有原创性的重大贡献。
第四,针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实际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即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第三个“大阶段”的形成。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的第一阶段的重心是从成分建党转向了思想建党的转变,形成了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学说,开创出了思想建党的科学道路,解决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一个坚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课题。第二阶段是在全国执政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了制度建设重要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后,制度治党逐步成为了党的建设的重点并着重加强执政党的权力规范性建设,初步解决了党的权力的制度化和党领导国家机制体制的科学化问题。十八大后,随着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重心进入第三个阶段,在党的建设的主线和主体思路上达到了新的认识。按照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思想建党是制度治党的基础,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要求。新时代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结合客观上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党任务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或是在某个阶段上所承担的任务,而是始终贯穿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进程之中。脱离了思想性的制度治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来说并没有积极的意义,反而混淆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性质的政党建设的本质区别。新时代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结合表明,这种结合并不是指思想和制度两个因素的简单结合,而是通过两个因素的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思想新思路,从而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一个全新的原创性贡献。
第五,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第一次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创新了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领域和格局的认识,构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原创性的一大鲜明表现。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具有根本性。为什么要把政治建设从原来从属于党的建设中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中相对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领域?这首先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视域加强中国共产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历史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强大组织力的基础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具有真正的历史可能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也必然要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强大组织力的基础之上。其次,这是为了进一步凸显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使党的领导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本质特征和最鲜明的制度优势。再次,力图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和激发党员的政治意识,进而强化和激发党员的使命意识和自我革命精神。“必须清醒看到,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存在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严重问题。”[4]从这个意义说,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被放在首位提了出来,是新时代党性建设一条独特的逆向路径,即从政治建设倒逼党性意识,进而用党性意识来巩固党的政治属性。应该说,这也是一个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重要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性地回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中一系列重要问题,从多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做出了原创性贡献,鲜明彰显出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政党自信,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理性依据。
三、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
政党自信是一个政党在对自身立党之宗旨、事业之价值和成就之意义高度统一的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的并表现为具有强大激励功能的情感性精神状态。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5]这一论断鲜明彰显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党自信,并把政党自信与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放置在一起提了出来,在深层次上表明了政党自信在国家自信和民族自信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主体性作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作为一种自觉的政治心理感知和政党情感认同,是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基于改革开放历史性成就基础之上对自身价值追求、对自己治国理政的能力以及通过中国发展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借鉴的强烈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政党自信中,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重要论述在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做出一系列原创性贡献的同时,又深刻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科学基础、政治基础和价值基础。
第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提供了科学基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一系列的原创性贡献,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严管党、治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深化了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这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影响从严治党的因素更加复杂,提出了很多新课题。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研究管党治党实践,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正确把握掩盖在纷繁复杂现象后面的事物本质,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6]7。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规律性的认识结晶,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和解决党的建设自身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科学方法、科学观点和科学智慧,从而奠定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科学基础,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的条件下加强革命性锻造和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强大自信。
第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提供了政治基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从统筹党的建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发,立足于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深刻揭示出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1]20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后,正在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的伟大飞跃。当代中国发展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正是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结果和产物。面对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7]。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最显著的特征,从而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提供了强大政治基础。
第三,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提供了价值基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党自信,既源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当代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也源于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注入的强大价值力量。一是强大的人民价值力量。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把人民立场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正如习近平所鲜明指出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6]169二是强大的人类价值力量。基于中国在新时代开始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趋向、新特点,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下极大地强化了人类价值在中国共产党建设机体中的重要价值属性。“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8]把人民价值和人类价值注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伟大工程,从价值观的层面升华了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注入了强大价值力量。
综合上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一系列原创性贡献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时代化发展,又彰显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如果说制度自信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自信的话[9],那么这种制度自信的根基则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既扎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源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自己建设工程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创新,源于以自我自信来增强国家和民族自信的历史乐观主义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2-28(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6]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7]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1).
[8]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1).
作者简介:任晓伟,男,陕西清涧人,法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必威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西安 710119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