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
包心鉴
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实践中证明了的科学真理。这一真理性认识,随着时间的锤炼和实践的检验而愈益发出真理性光芒。正是对这一科学真理的执着坚守和坚定实践,使我们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推进中国社会变革、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核心领导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实践,再一次彰显了一切依靠人民的深刻内涵和现实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实践再次雄辩证明,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还是依靠少数人的灵感和智慧,历来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唯心主义者看来,任何改造世界的运动只存在于某个上帝特选的人的头脑中;唯心主义者和资产阶级用所谓的“理性至上”来取代“人民至上”,为的是排斥群众而单独地实行统治。唯物史观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但强调这种杰出个人的作用,只能而且必须建立在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主体性作用基础之上,“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因此,牢固树立“一切依靠人民”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切依靠人民,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根本观点,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自觉坚守的一项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人民大众,不仅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力量,而且是打碎旧的国家制度、创造社会主义新制度新生活的主体力量。
一切依靠人民,这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动社会革命、推进制度变革、谋求人民解放、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得到了历史性的坚持和时代性的升华,从而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一切变革与发展的鲜明标记。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有许多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党的领导力量的根本基础,作为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法宝。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正是由于我们党充分地尊重人民群众、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才使改革开放在40多年时间里持续向前推进,成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成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路径,成为赶上时代潮流、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
一切依靠人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中尤其凸显着唯物史观的真理魅力,闪烁着唯物史观的真理光芒。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光辉旗帜,紧紧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治国理政、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站在中国现代化变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历史坐标上赋予“一切依靠人民”以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深刻的时代意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在新的历史征途上矢志不渝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的内在精神逻辑,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文化底蕴,是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推进力量。
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和领导力量的集中体现
一切依靠人民,这一科学真理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深入践行一切依靠人民,才能有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经得住任何风险考验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中应时而生的,是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锤炼成长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与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使党既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成长历史尤其是70多年的执政经历,不断证明着一个铁的真理:人民永远是党的力量的根本源泉,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基础。 只有坚持一切依靠人民,才能有效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牢固树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观念,不断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才能有力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协调行动、增强合力,确保中国发展的方向与定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仅不能丝毫削弱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而且对一切依靠人民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全面领导的力量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来自于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创造智慧的充分汲取;党的全面领导的权威怎样才能建立起来?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同和真心拥护。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明确要求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新形势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种种表现和弊端,其中最严重也是最要害的,莫过于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自以为让领导满意而严重脱离人民的事情。现实问题深刻警示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原则,牢记一切依靠人民的唯物史观,在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真心实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基点上提升领导水平、树立领导权威,确保党的全面领导的成效。
中国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
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中国发展的主旋律,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之举。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够有力推进,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弘扬中国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时代大任务和主旋律,需要继续坚持“一切依靠人民”这一真理和原则。
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最本质体现。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否有效,能否有效发挥推进社会发展、造福本国人民的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民群众接受与满意这一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造中国社会、推进中国变革的长期实践中充分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光辉结晶。因而这一社会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获得人民认同和拥护,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十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贯穿各项制度始终的就是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显著优势;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有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这两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特有的本质和独特的优势,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最大制度优势。
一切依靠人民,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制度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更需要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无论是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还是制度的遵守和执行,都离不开“人”这个核心要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确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提出了十三个方面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总任务。实现这个总目标,完成这个总任务,需要从一系列方面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而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要密切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推进制度改革,不断补齐制度短板,切实解决好制度建设方面“不平衡发展”和“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把一切依靠人民切实贯彻到各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完善发展的全部过程之中。
(作者系山东大学必威特聘教授、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名誉院长)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