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精准”推动高校思政智库建设
林泽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校思政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高校思政智库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及政策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靶向发力,以“四个精准”推动高校思政智库高质量发展。
精准定位 把握内在属性
高校思政智库是一种专业化、精准化的新型智库类型,是为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及促进思政教学转型创新出谋划策的行业智囊。高校思政智库必须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高校思政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和决策参考,为思政工作决策者、研究者、实践者提供智慧力量。
一要坚持政治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核心问题开展研究实践,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二要突出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思政智库既是思政工作创新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思政工作不断创新的力量源泉。高校思政智库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精准聚焦思政工作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推出更丰富、更有用的“思政产品”。在理论建设上形成“思政共识”,在舆论引导上发出“思政话语”,在实践应用上提出“思政方案”,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三要注重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智库作为研究智囊,应以“学”为基,以“术”为要,以“用”为本。思政智库成果要落实到立德树人成效上,体现在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办好思政理论课、解决高校思政工作实际问题等方面,切实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工作中的方法;把经验升华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作为决策参考机构,思政智库需要在深入了解和研究高校思政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经验教训,针对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培养、课堂学习以及课下实践等议题探索更好、更新、更有效的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新规律,并向教学行政部门提出可行的改革建议。
精准研判 认清发展形势
推动高校思政智库持续强劲发展,必须把握大势、认清形势、占住优势,保持定力、释放潜力、凝聚合力。当前,高校思政智库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发展基础坚实。首先,组织机构遍地开花,形成了国家、省市、高校联盟、高校等多级多层的架构。针对思政理论课教学、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等专项工作,各地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研究分会。其次,智库研究成果丰硕,如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等机构每年举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思政专业权威期刊围绕思政教育改革的理论创新和现实问题,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智库成果。二是发展问题犹存。当前,高校思政智库面临队伍不广、研究不深、决策建议影响不大等问题。研究队伍以思政领域专家及实务工作者为主体,整合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其他领域专家还不够。研究方向以实证研究、应用研究居多,开展战略研究、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还不足。研究方法创新不够,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模型等新手段还有差距。研究成果多为专著、论文,推出的调查报告、教学改革建议等决策参考不多,咨政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有待提升。三是发展前景广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对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了思政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时代思政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新要求新任务,迫切需要思政智库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思政智库将大有可为。
精准对接 明确研究重点
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主体客体、内外环境、资源条件、方式方法、评价标准等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思政智库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践导向,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实现精准对接、精准研究。
一是聚焦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开展研究。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内外斗争形势,意识形态工作挑战更多、难度更大。高校思政智库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大对思想动态、风险隐患、舆情信息、网络安全、宗教渗透等问题的研究,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高校和谐稳定。二是聚焦思政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开展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为思政教育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思政教育研究中,要善于把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前沿问题,聚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思政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具体的工作当中,不断完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实效。三是聚焦思政工作现实问题开展研究。要立足思政工作实际,关注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及学风校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十大育人”体系构建、落实“五育并举”方针、改革思政工作评价等重点任务,开展思政工作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探索新对策、总结新经验,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精准施策 创新实践路径
高校思政智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工程,需要从更新理念、建强队伍、完善机制、创新方式等方面精准发力。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强化协同意识,推动队伍专业化。高校思政智库为思政工作创新发展提供智慧,具有“专”的属性,但智库团队要有“广”的特征。思政智库要产出高质量的“思政产品”,必须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推动人员交流、学科交叉、成果交融。要打造一支以领军人才为先导、以基础人才为主体、以外围人才为延伸的专业化、高端化的智库队伍。领军人才由学科带头人、名师等组成,发挥把方向、定选题、聚力量、作示范的作用。基础人才由思政课教师、实务工作者等组成,承担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等任务。外围人才由思政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帮助拓展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手段,提升高校思政智库综合研发能力。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运行科学化。提升智库研究质量和创新水平,需要健全供需对接与成果转化机制。当前,高校思政智库存在需求对接不畅、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研究过于偏学术、偏理论,实用价值有所欠缺;有些研究理论深度不够,很难对思政教育政策制定和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握理论精髓、关注前沿热点、结合实际需要、聚焦研究重点,建立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推出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确保智库成果管用、好用。三是开发数据系统,推动智库信息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高校思政智库需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思政智库信息系统,打造思政智库数据管理平台,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思政教学改革和学科创新发展决策。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宣传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