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闪电照亮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王传利
摘要: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百年史。马克思主义唤醒了沉睡的东方文明古国。党的事业的成败与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水平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实现了“第二次结合”。科学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中国历史、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与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社会主义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百年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让我们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领略这一思想在中国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东方大国,如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一、唤醒世界的伟大幽灵来到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自1840年起的近代中国编年史,记载了一连串战败、割地、赔款等中国人的奇耻大辱,国土破碎,主权残缺。19世纪中叶之后的中国被拖进西方殖民扩张的漩涡。在西方舰船大炮裹挟来的强悍的资本力量面前,封闭自大的天朝大国迅速衰败。中国人民在哀痛、哀伤中度过了甲午战争惨败的1895年,“悲痛之深,实非言语所能表述”。谭嗣同有诗为证: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大清帝国发生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等努力,只是临死前的苦苦挣扎,再高明的裱糊匠也无法挽救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封建大厦于将倾了。著名启蒙学者严复于甲午战争惨败后发表轰动一时的《救亡决论》,大概是最早发出的“救亡”的声音。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思想界上下而求索,试用了不少药方。列强的炮舰宣告了旧学的破产,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从一八四〇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破产的不是中国人民的奋起抗争,而是那些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幻想、观念和方案,而这些幻想、观念和方案只有经过一连串的失败才能摆脱。为了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苦苦追求探索。其实,在中国人尚不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时,他们已经关注了多灾多难的中国。他们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所鼓舞,曾经热情地预言:“旧中国的死亡时刻正在迅速临近”,过不了多少年,世界人民将会亲眼“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甚至给未来的中国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华共和国”。
20世纪初的世界大变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全世界。战争结束后,有中国思想家游历西欧,目睹了令人震惊的满目疮痍,亲见了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弊病,西方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学说顿失原有的迷人光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历经内战、饥荒、外国干涉等诸多磨难,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显示出勃勃生机,给苦闷的中国知识界带来了希望和光明。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深受压迫和贫穷折磨的中国人民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回顾这段历史时说:“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迅速引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剩余价值理论的浓厚兴趣。李大钊发表广场演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共产党宣言》是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朽名篇,科学阐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提出“两个必然”的历史结论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为苦苦求索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耳目一新的社会改造方案。我们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如毛泽东、邓小平等,正是受《共产党宣言》所阐发思想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来到中国并发生巨大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了这种需要,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五四运动前后,以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已跃进到这样的高度:借议会为改造社会工具的社会民主主义,否定权力的无政府主义等学说,看起来很美,但都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如果国家和民族得不到解放,个人的解放就无法实现;改造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最好出路是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手段,用彻底的根本之法,改变旧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体系,是真正有效挽救中国的科学理论。哪个主义能够救中国,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有志青年就研究哪个主义。走俄国人的路,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马克思主义的非难、误解甚嚣尘上,思想交锋屡屡发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了“问题与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问题”“关于无政府主义”的三次著名论战,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具有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巨大威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五四运动把千百万群众卷入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唤醒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新的理想社会的追求。改造中国必须有领导革命的神经中枢。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来到中国,唤醒了沉睡的东方文明古国。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历史开始大踏步地向前迈进。从此,中国革命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两个14年
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那天起,就产生了一个要不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课题。既要与强调中国特殊性而拒绝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殊论”做斗争,又要与忽视结合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做斗争。党的失败和胜利,党的挫折和前进,党的削弱与壮大,党的发展与巩固,都与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水平有关。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是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能力不够强大,党的事业经历艰难、失败、再继续斗争的14年。
在党的一大代表中,年纪最小的才19岁。博古担任党的总书记时年仅24岁。年轻的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立志建立一个崭新的、平等的、自由的社会,但对中国国情和革命规律缺乏深刻把握。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开始了中国革命独特道路的探索,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在短时间内没有获得全党的认可。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两度遭受严重挫折,中国共产党濒临覆灭的危险。“崽卖爷田心不疼”,是对教条主义的愤怒控诉。但我们党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懈努力。
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渐入佳境、凯歌行进的14年。
延安,革命的摇篮;延安窑洞,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摇篮。《毛泽东选集》四卷共收录156篇文章,其中在延安写的就有112篇。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他严肃地批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和做法。六中全会后,毛泽东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闻名遐迩,其实还有一个与之相媲美的马克思主义大学习运动。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是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正是从学习运动开始的。延安时代,毛泽东抓住相对平静的机会,更加勤奋研读马克思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他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时与译者交换学习体会。小小的延安城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陕北公学、延安大学等30余所干部学校。
每当出现思想迷雾时,思想家毛泽东笔下起惊雷,妙手著雄文,以深刻的思想为人们领航导向。毛泽东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历史事实的记录,是付出了流血牺牲代价的“血的著作”。《矛盾论》与《实践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论持久战》对抗战时局的高瞻远瞩的预判,在抗战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开展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毛泽东在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在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里,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成功地把出身小生产者的农民改造为共产主义战士和坚定的党的干部,解决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问题,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没有先例的。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支党绝对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革命战争中形成了独特的战略战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理论宝库。
——在与各种各样的政治力量打交道和处理极其复杂的阶级关系的过程中,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世界政治斗争理论作出重大贡献。
——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贯彻到党的全部工作,毛泽东创造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倡导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引领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的七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指导思想的旗帜上,在现实中发挥巨大威力。14年抗战,四万万同胞大觉醒,兵民是胜利之本;3年多的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百万雄师过大江。终于,1949年,全世界人民听到毛泽东发出了一个响彻云霄的声音:占人类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00年来受尽苦难和屈辱的中国人民,终于成为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列强恣意宰割中国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伟大胜利。
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中国共产党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失败、胜利、再失败、再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逻辑,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逻辑。前一个14年是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寻找革命道路的探索,为共产党在后一个14年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准备了经验和教训。正如毛泽东于1956年9月10日所谈到的,“从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经过十四年的时间,才结束了多次错误路线对全党的统治。经过延安整风,我们全党才觉悟起来。我们民主革命的时间那么长,打了那么久的仗,犯了那么多的错误,才搞出一套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我们才逐步学会如何处理党内关系,如何处理党跟非党人员的关系,如何搞统一战线,如何搞群众路线,等等。这就是说,我们有了经验,才能写出一些文章。比如我的那些文章,不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因为没有经验。所以,那些失败,那些挫折,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育,没有那些挫折,我们党是不会被教育过来的”。在1962年1月30日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强调,“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新中国成立了,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雄壮历史剧的一个序幕。随后,中国共产党投身到艰苦而伟大的国家建设事业中去,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
打江山难,巩固江山、建设国家更加不易。毛泽东把进北平执政比喻为进京赶考,决不当李自成。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警惕党内腐败现象。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动了三反五反运动,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成功实践,为国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1952年2月10日,天津原两任地委书记刘青山和张子善在公审后被处决,被历史学家称为共和国“反腐第一枪”,社会各界称颂共产党的廉洁奉公、法纪严明。这表明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必须首先建设一个伟大的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宝贵历史资源。
随着国民经济顺利恢复,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里提出的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则性构想被提到现实的议事日程上来。1951年3月,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农民李顺达领导的互助组,向全国各地发出丰产竞赛,保证每亩产粮378斤,比1950年增产21斤。据秋后统计结果,李顺达互助组全组共种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71.6亩,实收各种粮食27351斤,平均每亩产粮382斤,超过了原订的计划。年底,李顺达将互助组提升为农林牧合作社,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1955年,全社每人平均产粮1086斤,超过1951年人均产粮540斤的一倍。新中国成立初,党中央遇到一个天大的难事: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陈云反复斟酌当时的实际情况,认为大规模开荒、兴修水利,投资大且见效慢,最快的办法只能是大规模地搞农业合作化。陈云估计,组建合作社,粮食可增产15%到30%。新中国成立之前,农村中已有不少互助组和合作社。1953年后,党中央因势利导,引导广大农民走上生产合作的金光大道。
一个农民朋友与一个中央高级领导人,未曾谋面,但不约而同地想到生产合作化,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反映了翻身农民组织起来提高生产效率的历史趋势。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成为照耀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灯塔。
1961年3月23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广州会议上讲道:新中国成立后到1961年的11年里,做过两次调查。这两次调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次是“为合作化的问题”,毛泽东看了全国各地的合作化材料,编辑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这是向基层干部群众的调查。毛泽东说他“看过一百几十篇材料,每省有几篇,编出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有些材料看过几遍,研究他们为什么搞得好,我调查研究合作化问题就是依靠了那些材料”。
毛泽东一生既著书立说,也编书立说,曾经在延安整风开展后,亲自主持编辑三套历史文献:《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与《两条路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下大力气亲自编辑了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该书先后编了两次,第一次编辑就花费了11天的时间。毛泽东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共四万多字,这是毛泽东建国后写的最长的文章。毛泽东曾多次说,他很喜欢这篇“大文章”。毛泽东调查合作化问题就是依靠各省市报上来的材料,称该书的编辑过程是他“建国后的第一次调查”。该书有“中国合作化运动百科全书”之称,全面地表达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党中央因势利导,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全以和平的方式有序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以赎买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构想,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智慧和独特创造力。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一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二次是“关于十大关系问题,用一个半月时间同三十四个部门的负责人讨论,每天一个部门或两天一个部门,听他们的报告,跟他们讨论,然后得出十大关系的结论,这是向上层人们,向各部部长调查”。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党开始了又一个重大且艰巨的历史性探索,即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针对苏联建设经验的局限性,毛泽东艰苦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要创造新理论、写出新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1956年2月,毛泽东开启了新中国成立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调查。34个部门负责人汇报了34天,毛泽东与他们讨论了43天,思考了43天,这才有了被称为以苏联建设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论十大关系》。前五个关系讨论的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后五个关系论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论述这十大关系,就是“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正如毛泽东1960年6月18日在《十年总结》中回顾的:“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研究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新问题,区别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明确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论十大关系》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被称为与延安时代的《矛盾论》《实践论》的“两论”齐名的“新两论”,代表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探索成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特别爱读书。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读书的一生,理论创造的一生。1959年,毛泽东组织了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读书小组。他对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注和谈话,包含了超越前人、启迪后人的卓越见解,“在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战线上,都要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实行几个同时并举”“自力更生、厉行节约”“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是要发展的”“共产主义要求更严格的劳动纪律”“劳动者一定要管理上层建筑”等,这是继《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之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又一次重要理论探索。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地以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热情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洪流中。新中国成立之初只能造茶壶茶碗、木桌木椅,一辆坦克也不能造,而毛泽东离开他热爱的国家时,新中国已经拥有“两弹一星”,恢复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成为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华民族彻底扭转近代以来不断衰落的颓势,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胜利。
四、科学回答时代“三问”
科学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首创成果和基本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工作时,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拉大了,亚洲新兴国家的繁荣带给中国无形的发展压力。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头等重要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二大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邓小平在开幕词里提出一个影响深远的命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编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时,邓小平同意将十二大开幕词作为第三卷的开卷篇,给全书定了调,宣告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根本走向。邓小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20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江南北响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春天的故事”的优美旋律。
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社会生产的手段、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论断,深刻解答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198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被邓小平盛赞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从党的十二大提出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观点到十三大提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从十四大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到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卓越的、持续的理论创造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辞典中前所未有的一个概念,这是真正理论创新的代表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
邓小平理论是能够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震惊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大失败”论甚嚣尘上。处于乱局中的邓小平异常镇定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谷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彩篇章。新的千年之交,世界多事之秋。世界上一批人数众多、力量强大的政党,在长期执政后,相继于20世纪90年代失去了执政地位,教训十分深刻!一个尖锐的问题凸显出来:中国共产党如何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
巴黎公社失败后,公社领导人鲍狄埃在义愤中写下了《国际歌》,成为传世之作。其中唱道:“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为什么无产阶级具备改造世界的磅礴力量?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是与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阶级,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江泽民总结治党治国新的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局势错综复杂、世界社会主义面临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强调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继而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在党的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为党的总书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新的党章。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警告我们要牢记恩格斯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的教导。时代向党提出不断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问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成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社会良性发展的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解答了三个时代之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创造力,成功地应对了来自政治、经济和自然等领域的挑战,为今后在更加恢宏的时代背景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五、新时代新辉煌
人类历史不是匀速前行的,往往在转折处产生前所未有的惊人巨变。当今世界,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诸多领域正发生着大转折、大动荡、大调整、大变革,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这个大变局。党如果在未来30年里不能带领人民实现新中国成立不久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中国依然面临在新一轮的大国竞争、世界性科技浪潮中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一个历史性的课题摆在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如何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世界将目光投向中国,密切关注党引领中国这艘承载着历史重任的巨轮从何处鸣笛启航,又将扬帆驶向何方。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去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党中央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了响亮的政治宣言,回应了国内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疑问和猜测。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中国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答了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大方向的根本问题。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围绕着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具体运用,准确地把握了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确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呼吁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批示:浪费之风必须狠刹!党中央以反“四风”为突破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一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刻洗礼,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做了思想、组织与作风上的重要准备。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即将来临,执政已70多年了,需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应对“四种考验”与“四种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温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延安“窑洞对”,着眼于永葆党的清廉政治本色,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打破兴勃亡忽的历史循环。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的一个贫困村——十八洞村考察,从此,中国按下了扶贫开发的“快进键”。发挥政党优势和社会主义体制优势,成千上万的党员干部战斗在扶贫第一线,中国结束几千年的贫困历史,几千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2021年,尚处于金融危机中的西方国家,因疫情防控陷入政党相互攻讦、社会撕裂状态而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社会发展进步。与之对比,社会主义中国取得抗疫斗争的决定性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安排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蓝图,中国人民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进。
“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贡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世界发展、世界治理最伟大最美妙故事的发生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应对全球危机、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承接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荣光,跨越时空,让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与希腊罗马文明交相辉映,惠及沿途几十个国家的几十亿人民。
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的精华,融汇了科学社会主义170多年的风雨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里将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六、新彰显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教育和武装全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的系统的治国方略,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也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面貌。19世纪,英勇的巴黎工人起义,建立巴黎公社,标志着巴黎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20世纪初,列宁成功地领导了十月革命,显示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俄国。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傲然挺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功,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21世纪的人类面临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贫富差距加大,生态恶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在国际社会寻找有效治理和发展良方而无果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的道路,成就了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惊天动地的历史伟业。
历史没有句号,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不能停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闪电继续照耀新时代、新征程。迎接百年华诞,百年大党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处。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很宝贵的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再奋斗30年,中国人民将迎来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到那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满怀豪情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
(作者:王传利,清华大学必威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