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重大进展

发布时间:2011-04-29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我们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着力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积极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年来,党的建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扎实、成效显著,集中体现在以下十二件大事上。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全党7000多万名党员中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广大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重点问题,以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主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集中教育活动结束后,及时制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文件,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认真总结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内涵、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抓住了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抓住了进一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个根本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在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决定》提出的各项要求,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了新提高。 ——出版《江泽民文选》,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2006年8月《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党中央专门作出《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广大党员干部更深入地学习领会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局面,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04年初,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个工程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工程实施三年多来,各课题组积极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了在哲学社会科学界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促进了在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共识,整合了理论研究资源,创新了理论研究机制。工程的实施,在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繁荣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发挥了基础作用和带动作用。 ——中央政治局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全党大规模培训干部。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集体学习制度,至今已学习41次,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党的学习,为推进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了榜样。中央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制定《2006年—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颁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江泽民文选》等专题研讨班,参加学习研讨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达800余人次。54万多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轮训。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和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开始承担培训任务。几年来,全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方法不断改进,成效非常明显。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精神,十六大之后,进一步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在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方面迈出坚实步伐。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和一系列法规性文件的出台,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体系,为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通过《2004—200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地方党委换届中,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交叉任职等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在人才工作方面,成立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 ——采取新举措发展党内民主,有效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级党组织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等,逐步得到落实。2004年9月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逐步扩大党务公开范围,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得到增强,广大党员对党内事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参与。按照中央的要求,一些党组织在实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扩大基层民主选举特别是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央拨专款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全国稳步推进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实践,大胆探索,在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得到扩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各地努力探索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教育机制,创造、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如:实施“双带”工程,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开展“三培养”活动,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党组织负责人;办好各类基层党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党员责任岗”活动,使无职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建立健全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机制和自我纯洁的机制。 ——颁布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的力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逐步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范围,切实精简会议、文件和新闻报道等都收到了明显成效。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促进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减少行政审批权力,规范公共权力运行,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相适应;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使预防腐败的监督关口前移。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有效预防和遏制了腐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称赞。 ——加强党内监督,建立巡视制度。2003年12月,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明确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巡视、谈话和诫勉、询问和质询等监督制度。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建立巡视制度。巡视制度的建立,不仅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内监督,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执政,而且把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提升了党内监督的水平和效果。 ——提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八个方面要求,加强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提出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这些重要思想和要求,抓住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关键,正越来越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从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宝贵启示,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第一,坚持和完善党建工作新格局。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在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新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党建工作的新格局,这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步发展、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这个新格局是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新概括,也是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坚持这个新格局,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党的建设大局,正确处理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使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第二,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党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党的先进性的思想,又以新的理论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实践证明,按照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密切联系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树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在执政中体现科学、民主、法治,是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努力探索执政规律获得的深刻认识,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科学执政是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依法执政是途径。把“三个执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来,体现了先进的中国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政治优势和鲜明特点。全面坚持“三个执政”,必将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进而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和良好执政,确保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第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各项制度,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并贯彻到党的工作和党内生活之中,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基本上做到有章可循。这些制度对于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建立长效机制,使党的行为和各种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践证明,有一套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制度,同时有一套保证制度实施的纪律,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先进性。 第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和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认真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作者:虞云耀 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

上一条: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 下一条:论党的创造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