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讲堂】孙国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4-06-10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时事讲堂】孙国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武科大新闻网讯(记者梅海兵)6月7日,校党委副书记孙国胜做客时事讲堂,在黄家湖校区崇实会堂做题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告。报告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者”等三个方面展开。

孙国胜说,大家做事之前往往要考虑“好不好”、“该不该”、“是否值得”、“有没有意义”,这就是在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对于主体而言就有价值,满足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因此,我们关于价值评判和价值分析的观点的总和,就构成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荣辱”、“真假”、“善恶”、“美丑”等,都是有关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有很多,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统摄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每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孙国胜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联系起来。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十八大第一次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需要、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孙国胜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价值目标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公民个人的价值行为。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确立什么样的国家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价值目标是国家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撑,国家有目标,社会才有遵循,人民才有希望,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他们在实践中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外化为社会全面治理和全面进步,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依靠全体人民力量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全的共同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他们在实践中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外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和共同习惯,使每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集聚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孙国胜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和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我们要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认知认同不仅要体现在理性认知上,也要反映在情感认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参与面越广,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就越深厚。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青年学生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落实,根本在实践。我们的共同任务是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治理中,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转化为社会文明风尚。

本期时事讲堂由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教研部联合主办。党委宣传部长李灿华主持报告会,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唐忠义对报告会进行总结。

上一条:【时事讲堂】熊新文:解读反腐倡廉新形势 下一条:【时事讲堂】刘华才:践行改革承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