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及时雨”——评“大学学科地图丛书”

发布时间:2021-09-18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及时雨”——大学学科地图丛书

王义遒

近日,我浏览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学学科地图丛书”,这是“一套简明的学科指南”,包括“经济学与管理学系列”“教育学与心理学系列”“政治学与社会学系列”“法学系列”和“人文学科系列”等若干系列。在仔细阅读了其中的一些篇章后,我觉得这套书对于现在的中国大学生、研究生,真是“及时雨”。

当今的世界与中国,科技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发展变化可谓“一日千里”,在这个时代,你的衣食住行、生活琐事,都离不开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制造的工具或产品。你要使用它们,多少得对它们的原理材质有所了解。这可都要涉及数理化生地这些基础科学的“高深学问”,这是人们无法回避的科学知识。

这种情况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还改变了社会的生存方式与治理结构。你有点儿余钱,得考虑是存在银行,还是去买理财产品,甚至是直接投资。为此,你多少得知道些社会、经济如何运行,走势如何。另外,孩子要上大学,考什么样的大学,填报什么专业,这些也不是一目了然的。比如,你期望孩子将来找个能“专业对口”的高尚职业,可是当孩子大学毕业时,你所想象的这个好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且“专业对口”这句话也早就过时了。

这就是新时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生活对人的挑战。怎么应对?需要人们多少知晓一些各类不同学科领域的“高深学问”。这种学问是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不能完全提供的。

从201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普及化”阶段。普及化之后的中国高等教育在发展上有什么新趋势?我以为,本科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性质大体还会保留,专业教育还要存在,但它会适当“淡化”,而“通识教育”的成分将有所增加。

“通识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们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能够更好地安身立命,为社会与人类作出贡献。然而,它也有使所有学生接受大学各类学科,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应用科学与工程技术等领域基本知识的任务,以使学生在经过这些教育后能更好地了解科技进展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大势,使后期的学习能够做出更贴切自己的天赋优势与个性特长的选择。

“选择”是好的高等学校给学生的一种权利。选择的内容包括课程、专业、学科方向、导师,甚至转校等。但是选择并非易事,“选择”好比一个人走在一个从未到过的大城市中心,这里有七八条马路交叉,你不知道自己该往哪条路走。这时如果身边有一张地图,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这个困难就解决了。

做好“选择”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知己”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知彼”就是知道要去的是个什么地方,可以做什么。有了地图,起码就能做到“知彼”了。这套“学科地图”丛书就是为了给走在学习的交叉路口的学生选择途径“引路”用的。

要做到“知己知彼”并非易事,而且“知己”比“知彼”更难。其实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你站在自己的“小我”里想问题,当然难以自知。若你能跳出“自己”,从“彼方”得到一些反馈,“知彼”愈多,“知己”也会相对更清醒些。这套丛书就是帮你“知彼”的,显然,要全读不可能,但还是要有大概的“自知之明”,然后再进行“试错”。

我在读了这套书的几本之后,还真觉得它不仅是给学生选择学科引路、指点门径,它还能给你指出你想读的学科适合于自己的对象的方位、经纬度(概念、范畴、知识点、基本问题),而且还领你到那个地方去看看,疆域多大,邻居是哪些人。可是它不比一般地球地图,国土疆域分明,即使是有争议的“未定界”也是要标出来的。

这套“学科地图”丛书可没有这么简单,特别是近代以来学科之间互相“侵占”的现象相当严重,尤其是交叉学科,连属于哪个学科大类也说不清,而且,有的学科领域,甚至一开始就没有搞清楚。即使这样,这些权威学者也给你交代明白,让你自己去审视判断。这是很明智的,帮你知晓做学问的应有态度和道理。而有的还会将你带到领地里,让你去欣赏哪里有亭台楼阁和园林草木(基本理论和学派、重要事件、学术组织、代表人物、必读书目、主要文献刊物等);甚至还会领你登堂入室,领略一番里面所蕴含的珍贵宝藏(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表述特质等),让你仔细把玩,使你对这门学科的价值、意义,以及整体格局、发展脉络和未来前景等都能有所掌握,从而拓展你的视野,激发你的兴趣,使你决定将来是否值得为研究它而奉献一生。

由此看来,不是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摸爬滚打、身经百战的硕学鸿儒,这套书是很难写出来。为此出版社煞费苦心,到全国著名高校去物色名家大师来做这番著述,虽然并非每个章节都出自他们亲手,但也都是由在本领域具有深厚造诣、有国际视野的中青年才俊所写,有的书作者甚至多达二三十人(如《国际政治学学科地图》)。至于全书整体策划、谋篇布局、章法体例、逻辑梳理、疑难问题阐释、历史径迹、发展前瞻等,都是由名师大家把关、增删、修饰和定稿的,有的还是经过集体讨论厘定的。而少数几本则是由大家亲手完成的,例如,《文学理论学科地图》是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先霈先生亲自独立撰写的,读起来感到一气呵成、厚实精深、获益匪浅,绝非一般《文学概论》等书所能企及。因此,这套作为学术上可以“指南”的丛书是有相当权威性的,有点儿像《百科全书》,但是其内涵却远较后者更为系统、周详、丰富与厚重。

丛书不仅可以作为大学生选择研习方向的指南,就是放在案头作为专家学者随手参考,也是很有裨益的。现在有的学生总感到自己所学非所长,想“转系转专业”,甚至“转学”,觉得自己上大学是在“试错”过程中走来的。这套丛书就能使你在“纠错”的重新选择中更加理智、更为恰当。现在各个高校都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其中教师和教材都是难题。我想,这套丛书中有的用作教材,有的作为参考书都是绝对符合标准的,因此很愿意推荐给各个高校的师生来广泛使用。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下一条:汪忠杰教授新作《文侠 我的外公》鉴评会在我校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