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理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1-09-05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从学理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解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马克思主义“三化”),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研究,是党的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光荣使命。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也存在问题意识不强、整体研究不够、学理研究不深等不足。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研究,一个重要方面是从学理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解。

关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思想认识基础。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思想认识基础是什么?这是从学理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解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思想认识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有的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还有的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些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正确的,但更为精确地说,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思想认识基础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任何一种实际都是特定空间和地域中的实际,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认识基础,即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任何一种实际也是特定时间和阶段中的实际,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思想认识基础,即马克思主义要同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结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群众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思想认识基础,即马克思主义要同人民群众的实践和需求相结合。

关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精神实质是什么?这是从学理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解必须搞清楚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精神实质蕴涵于其所解决的问题中:它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完全解决中国问题的情况,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指导中国的实践;针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通过“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种基本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时代化和大众化两种基本途径增强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针对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官方意识形态的认识,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多种方式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

关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其内涵包括“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经验”、“汲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反映当代中国实践要求”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等基本要素,集中体现为“联系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走向、体现时代水平、符合时代要求、解决时代问题,其内涵包括“把握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神”、“吸收时代成果”、“解答时代课题”、“反映时代趋势”等基本要素,集中体现为“坚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掌握,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其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要“体现大众立场”、“解决大众问题”、“关注大众生活”、“注重大众参与”、“具有大众特征”和“诉诸大众实践”等基本要素,集中体现为“努力掌握群众”。

关于马克思主义“三化”之间的关系。从学理上搞清楚这一问题,对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三化”至关重要。在这一问题上,人们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见解。但其中有一种倾向值得关注,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三化”看作彼此并列、相互独立的三个方面。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三化”之间不是彼此并列、相互独立的关系,而是同一主题的三个不同层面,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运用问题,解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及其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信仰问题。马克思主义“三化”既包含马克思主义与“三化”之间的关系,也包含“三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前者来讲,马克思主义与“三化”是“一主三基”的关系,即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是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三种基本途径;就后者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是“核心与服务”的关系,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核心,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服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影响力的两种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要求或蕴涵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

(执笔:韩庆祥)

上一条:重庆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下一条:学生热点难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及其针对性的一条途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