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萍: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程及其特点

发布时间:2012-05-14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丁俊萍: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程及其特点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的同时,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理论命题的时间不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践历程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党的建设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程。考察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总结其基本特点和历史经验并从中吸取有益借鉴,有助于我们提高新形势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自觉性。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早在1920年,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就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把宣传工作与组织工作并列为党的领导工作的重要方面。之后,党通过党团组织生活、出版刊物、创建出版社、创办学校等形式,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与宣传以及对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研究。

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党创办各种刊物,组织各种学习会、研究会,创办党校、团校、干校、工人运动讲习所、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各类学校,开设专题课程,帮助党员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使党员群众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党的纲领教育,进而推动大革命的发展。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面对长期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如何把党建设成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问题,积极探索党的建设规律,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用无产阶级思想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党员;提出了“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P92思想,揭示了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内生活的主要任务及其规律,指出了党的建设的方向;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树立“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P109-116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思想。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党重视在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开展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党内会议、创办刊物、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等,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讨论,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革命斗争水平。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在实现政治路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转变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统一战线的思想和策略的宣传和教育,并从哲学高度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为即将到来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做了必要准备。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壮大而成为全国性、群众性大党的重要时期,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史上写下华彩篇章的重要时期。党在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艰苦的持久抗战中,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对当前形势和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适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策略,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P658-659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向全党发出“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3]P533的号召。随后,开展了全党的学习运动。毛泽东将党的学习运动称为“无期大学”,明确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4]P185。党中央加强了对学习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习组织、学习制度,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并开办了大批学校,使之成为推进干部教育和学习、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先垂范,极大地推动了全党学习活动的开展。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明确提出在职干部教育和干部学习“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5]P802,从而将全党的学习运动与延安整风运动结合起来。在这场学习运动中,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卓有成效地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造了整风运动这一党内教育方式,在全党进行了普遍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全面整顿了党的学风、作风和文风,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统一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被写进党章,全党实现了在新的基础上的空前团结。

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党在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中,高度重视党内、军队内部和革命队伍的学习教育,先后进行的各类主题教育有: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任务的教育,全面内战爆发后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教育,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政策教育,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新式整军运动中的阶级教育,解放全中国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党的政策和策略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教育等。为迎接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党还加强了干部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及拒腐防变方面的教育,号召全党要善于学习,掌握建设本领,以便建设一个新世界。党还通过大量举办训练班和干部学校等形式,培养迎接新中国诞生所亟需的领导干部。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开展的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心的学习教育活动,掌握了团结全党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环节,成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党的历史任务由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转变为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和各项社会改革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下大力气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主要是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方针政策、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等,进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反腐倡廉教育,并对全体党员普遍进行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党还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党校到地方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网,成立了有系统、有计划地专门从事马恩列斯著作编译的机构即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建立起一个由报刊网、通讯社网和人民广播电台网构成的学习宣传网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努力探寻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向外国学习”的方针,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6]P41他认为,即使将来我们国家强大了,也还要向人家学习,一万年都要学习。在遭受“大跃进”运动等重大挫折和国民经济严重困难面前,党加强了调查研究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向实际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加强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加强共产主义道德精神的学习教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都出现了全局性的错误,包括学习宣传教育在内的党的建设受到严重破坏,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这一时期,党领导下的学习活动仍在开展,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始终没有中断,但这种学习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文化大革命”色彩。

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学习型政党建设,既取得了许多成绩,也有不少失误,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必须深刻记取的教训。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此前后,邓小平提出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全党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开始把人们从多年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多次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要求全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在这一时期,全党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号召全党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政治水平,同时也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并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与此同时,党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形成稳定的学习制度体系和促进全党持续学习的长效机制,使干部教育工作开始走向正常化、正规化、制度化,使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成为党员干部提高政治、业务水平的有效举措、有力途径。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时期,邓小平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P3的科学命题,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词,成为凝聚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全面整党中进行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使被“文化大革命”搞乱了的党内思想混乱状况有所好转,对于进一步实现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起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党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提到战略高度,强调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身体力行。邓小平还向广大新老干部提出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以加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强调要“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出“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7]P291-292

这一时期,党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教育,开展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大力加强干部的教育和训练工作,使所有在编的工作人员都分批分期接受轮训,干部的学习培训走向经常化、正规化、制度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由以往的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为主,发展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业务知识为内容的综合培训。党在全国形成了由干部教育主管机构、各级党校、各类干部院校和行政学院构成的、更为完整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这使我国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文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借鉴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际,按照邓小平关于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要求,对党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其中包括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历史,通过岗位培训、知识更新补缺培训和大、中专学历教育等方式,大力开展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党中央号召全党同志要努力学习,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努力学习。“最根本的是要学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同时要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现代史。”[8]P146

在中央的推动下,一个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在全国兴起,同时还开展了学习党章的活动。党的十五大后,全党全国掀起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中央制定了《1996年—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点对进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部署。中央连续举办了两期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研讨班,党的领导人带头学习。县以上各级党委采取党校培训、党委中心组学习、讲师团辅导、理论研讨班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有效形式开展学习。有关方面还举办了不同层次、多种专题的邓小平理论研讨会。

党在这一时期,围绕着党的历史任务,不断探索和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把一个什么样的党带进2l世纪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强调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编辑出版党的领导人著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基本教材;以举办纪念活动、座谈会、研讨会,发行音像制品等形式,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活动;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集体学习,连续开办法制讲座,带头学法,树立法治理念,推进依法治国,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全党学习活动,成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党全国顺利实现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保证了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昂首跨入21世纪。

四、新世纪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当历史车轮驶入新世纪时,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并在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国先后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相关理论学习读本、关于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的通俗读物,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坚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带头学习;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并形成机制;开展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轮训和县委书记、县长参加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党中央相继颁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党还先后建立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以及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等均取得重大进展。这一期间,相继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一个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高潮逐步兴起。

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党的执政面临着新的课题。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要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2009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关键是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因此,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央要求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且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四个重要着力点。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学习型政党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它赋予党的学习以更深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特征,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志;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整体性要求,作为全党的共同责任,要求全党学习、全员学习;更加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把学习制度化、机制化、规范化。这反映了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与时俱进,反映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和党建工作的创新。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之后,全党从中央到地方,迅速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中央有关部门向全党分批推荐学习书目,专家学者解读理论重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广大党员干部抓紧读书学习,各种读书学习活动如读书会(班)、主题讲坛、专题讲座、理论研讨、在线学习、晨会夜校等有声有色、如火如荼。十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五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等相继问世,一大批反映党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众多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出版,为全党提供了基本的学习资料。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在高校培训干部工作,促进高校更好地为科学发展和干部成长服务,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和规范高校干部培训基地的意见》,确定北京大学等13所高校为首批全国干部培训高校基地,这使全党的学习培训教育有了更多的平台。一个新的学习热潮正在全党兴起,并由此推进了学习型社会建设

五、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特点

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先导,是求新求变的起点。中国共产党靠学习立党、靠学习执政。纵观党成立90年来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创新性实践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90年的历史,呈现出诸多鲜明特点。

(一)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了标榜学习而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引导党所领导的事业不断前进。根据各个时期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刻苦学习,不断进行新的创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宝贵经验。党通过不断学习,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不断提升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通过不断学习,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围绕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而开展的学习,对于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起了重要作用。

(二)学习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学习一切有益的东西。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首要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经过长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党逐步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9]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以及关于这一理想的基本原则,学习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鲜明的政治立场,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这个实际,就包括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因此,要了解时代特点、天下大势、国际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经验、方法、管理、科学、技术;要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的现状;要学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

(三)学习的基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有的放矢。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这是学习的根本要求。学风问题,是改造我们的学习、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说有两种对立的态度:一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其核心是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学习不仅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而且是同党的思想路线,同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的要求是一致的。另一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的错误态度。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提出要改造我们的学习,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禁止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后,党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也要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

(四)学习的路径并非一条,而是多种多样。学习,当然离不开书本等承载知识的介质。读书是人生成长进步的阶梯,也是一个政党气正风清、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不断提升领导和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学习的途径绝不仅是读有字之书,而是包括研读各个方面的无字之书。归纳起来,主要的学习路径有四条:一是从书本中学习。由于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读书无疑是相对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的主要途径。二是从实践中学。要懂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或亲身体验,在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客观规律,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自觉性。三是从历史中学习。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发展反映出一些规律,把握这些规律,就能使党的工作尽可能做到科学化。四是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无论哪一种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来得快,因为错误和挫折从反面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了起来,我们的错误就会少犯一些。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纠正错误,工作就会做得更好。我们不仅要在总结成功的经验中获得提高,而且要在汲取失败的教训中获得进步。

(五)学习的形式不拘一格,丰富多彩。中国共产党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从个人主动学习,到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习;从利用一段时间集中学习,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性的学习;从创办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到成立各种学会、研究会等;从举办学习论坛、研讨会、读书会、知识竞赛,到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参观考察、召开各类座谈会;从出版图书、发行期刊,到开办学习网站、进行在线学习;从不同时期的整党整风运动,到新时期的“三讲”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党内不断开辟新的学习阵地,搭建新的学习平台,创造新的学习形式。党还通过建立学习组织、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实行领导带头学习等举措,使党内学习获得多方面的保证。鉴于人类已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党内学习开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R].2003-07-01.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上一条:《求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下一条:侯惠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上如何取得共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