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让真实的历史生动再现

发布时间:2014-03-04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李曼:让真实的历史生动再现

(武科大新闻网 记者 姚欣 杨莉 姚亚琦 见习记者 王怡)李曼,文法学院“两课”教师,2003年来校任教。十年如一日,李曼寓教于乐,把“两课”讲得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喜爱。

时政课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是老师在讲台上刻板地拿着讲义对着PPT念?那一定是没有上过李曼老师的“自由”时政课。历史课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沉重、古板、味同嚼蜡?那一定是因为你没上过李曼的“现代”历史课。

“我的名字叫李曼,过去提起姓名,我说赵一曼的‘曼’大家都懂。现在再提,大家会说不就是张曼玉的‘曼’吗?在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想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不容易。”开堂由名字引发的一串关于历史课的感慨立马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以文章《站在黄花岗陵园门口》为引子,她从英法联军谈到八国联军,从马关条约讲到日本侵华战争。李曼抑扬顿挫,慷慨激扬,让大家感觉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漩涡间,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讲到激动处她还“泄露”出自己一段办卡往事:“一次办银行卡,卡的末位数字是731,而731是日本侵华细菌部队的代号,我当时就问营业员可不可以换卡,你或许觉得我激进,但是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民族不研究自己的历史,是得不到世界的尊重的。”

“愤青”老师的“出格”言行不仅没有遭到反感,特殊的讲课方式反而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上了第一课,不少对历史不感冒的学生悄然发生着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会听到大家聊天时无意蹦出李曼说过的话,身边“啃”起历史人物传记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还有人会翘首期待她的下一堂课。

在李曼的历史课上你不会看到PPT的乱云飞渡,更不会看到她照本宣科。无论何时,她总是赶着“潮流”,让历史变成学生的趣味,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电视剧《宫》被年轻人追捧得热火朝天时,李曼“独具匠心”,提议“穿越文”大赛,让学生们回到过去,亲身感受历史。

“这老师太潮了吧?”“太狠了,都不能百度。”“穿越文”要求提出后,同学们惊讶得目瞪口呆,抓耳挠腮,费尽心思创造着“大作”。而这时尚与历史混搭的效果,也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化工学院的王波写道:“如今到了这样两难的境地,让我袁世凯如何是好,向前一步便功名成就,但也随时面临着失败的危险;倘若向后一步,也许就会被这条路上千万个贪婪的人们吃干抹尽……”细腻的言语将袁世凯进退两难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计算机学院戴思怡的作品更让李曼眼前一亮,直称惊奇。他以张学良身边的一只猫的视角洞悉“名将”,将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日本,对变法未能实现无限痛心,以及对变法失败展开深刻反思刻画得淋漓尽致。时代的平凡与精彩尽显于“穿越文”中,或激昂悲壮、或欣喜欢快、抑或愤懑不平……学生的投入劲儿,让李曼吃惊中满载欣慰:“课堂与时俱进才能‘接地气’,易被接受。”

在她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上,李曼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时政就在自己身边,便给同学们布置了分小组准备讲课的任务,“当初的设想是为了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和这门课走得更近。真正实行起来,发现效果比预想的好得多。”

同学们精心准备的课件;课堂讲演中发表的“习马会”对中国当代局势影响的深刻见解;反政府组织恐怖活动的视频揭示的杀戮背后的阴谋;漫画版“我看金正恩”的幽默诙谐又针针见血……创新的形式和独到的见解都让李曼颇感欣慰。

认真、负责这是不少同学对李曼的另一个评价。近代史是一门开卷考试的课,但是在李曼看来这并不是松懈学习的理由。“上课可以不背包,但你得带上书拿上笔,别什么都不拿光溜溜地来。”李曼初次见面说的话让大家忍俊不禁。可是后来一堂课,一个没带笔盯着大屏幕干瞪眼的男生被李曼抓个正着。李曼大步走到讲台打开包,“没带笔啊,我借你,我包里一直装着三支笔,生怕有人不带。”以退为进的回答令人始料未及,对课堂如此较真的态度让大家心生敬佩。

“老师的‘鸭梨’好大,我要和联通、移动争夺消费者。”面对多元的信息化时代带给课堂的冲击,李曼略带无奈地调侃道。教书十年不改对教学的热爱,为了让自己的课堂与时俱进,李曼平时会浏览当下的热点话题,偶尔也会看看各大卫视娱乐节目,以此了解青年学生关注的流行动态。

从教十年,不变的是李曼对课堂的热爱和学生对她的敬重与怀恋。“老师,刚才经过教室看见你在上课,又想起以前你给我们讲中国近现代史的情形了,好想你。”学生怀念的短信时常会出现在李曼的手机上,读后令她幸福感由然而生。

“我只想把讲台站稳,让学生收获知识与快乐,从无他念。”十年如一日,李曼寓教于乐心不变。

上一条:孙君恒:首开工程伦理课 下一条:张英:将近现代史搬进生活 让学子走进武汉历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