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广角

  • 当前位置: 必威 >> 正文

人民日报首次权威定义习近平“四个全面”

发布时间:2015-02-25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人民日报首次权威定义习近平“四个全面”

 

 

人民网北京224日电据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聊政事儿】栏目,春节假期刚过,全国两会将至。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人民日报推出几经打磨、多次沟通后形成的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明天将见报的第一篇,篇幅超过常规达到2000字,《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可谓人民日报评论的最高规格、最强火力。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值得关注。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后,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集体学习中、在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党报此时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正是为了全面梳理、总结这一重要新概念,更深刻地认识四个全面背后的简约不简单

系列评论第一篇《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属于总论,接下来的四篇,是四个全面各写一篇。总论主要是对四个全面进行定义、评价和分析,可谓重中之重。要想理解中央治国理政的这一重点,还得从这篇权威的评论员文章入手。

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文章标题一词以蔽之,就是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从文章总结的四个第一次,可见一斑: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

回头看,治国理政的壶奥,在最初就已经呈现。这篇评论起笔,就罗列了十八大之后一个月中,习近平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这四次活动,无疑正对应着四个全面。可见,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

从十八大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到去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个全面的意义——立足现实的战略抓手

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

这篇评论员文章指出,四个全面背后,是一以贯之的问题导向科学思维,是高瞻远瞩的全局视野战略眼光。并用四个短句总结了其意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

而从现实看,四个全面正是治国理政的总纲。正如文章引用的习近平原话,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哲学——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四个全面有着深厚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文章用习近平自己的一句话加以总结——“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这也决定了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而从人类发展的公约数来看,四个全面更有着普遍性的价值,文章是这么总结的: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所以说四个全面的提法,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上一条:改革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下一条: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