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社会主义研究述评
荀寿潇、潘金娥、贺钦
把握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情况,首先要明确世界社会主义的内涵及研究对象。实际上,学术界对此仍存在不同看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第3期刊文对此作出陈述,认为学界一般是从两种意义上讨论世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各种社会主义组织和运动,以及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本文赞同这一观点。据此,本报告将2014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从整体上对世界社会主义动态进行的跟踪和研究;二是对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的探讨。 一、世界社会主义动态研究 综观2014年国内本领域的研究,总体上呈现三个特点。 (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复苏态势,但“资”强“社”弱态势仍将长期存在 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继续复苏 林德山、王瑾认为,近年来,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欧美罢工运动此起彼伏,共产主义力量重整旗鼓,社会主义国家地位上升,全球各种政治力量博弈,总体来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走出低谷,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然而,世界社会主义的重振仍面临诸多挑战。 纵观当代世界形势,垄断资本主义陷入深刻的危机,呈衰落趋势,证明资本主义并非天然合理、永世长存的好制度;另一方面,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相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样的世界形势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展提供了新机遇,展示出新可能,开辟了新视野。于洪君认为,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呈现出在反思中调整、在复苏中再兴的趋势。世界社会主义进程中的理论发展、道路探索、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其突出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歌猛进。 王怀超认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总体状况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复苏,在某些区域发展势头强劲,并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其基本特点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正处在历史转折时期;全球化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舞台;多样性和多元化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常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议题;实现现代化成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赵曜将社会主义新理念总结为五个方面:社会主义的探索性和开拓性,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社会主义的一元性和多元性,社会主义的规定性和开放性。赵曜认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趋势和走向是从回升到复兴,顺序依次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2.“资”强“社”弱、两制并存,社会主义前景有赖于理论视野拓展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的矛盾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之一,它们之间的较量和竞赛将决定世界未来的前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既相互矛盾和对立又相互联系和借鉴,两种文明制度都在借鉴和吸收对方的文明成果和精华。顾海良引用邓小平的话“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认为“必然代替”和“长过程发展”两个关键词语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500年的思潮、运动和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存在时间继起性,也存在空间并存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并存,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当前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出科学理解。 整体上看,“一球两制多种模式、资强社弱竞相消长”仍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只能在这样的格局下迂回曲折地向前发展。汝信强调,在展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时,不可能去具体预测社会主义何时将有怎样的发展,而只能从当代世界的现实出发,客观地分析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一个在现实条件下可能实现的目标作为全力争取完成的任务。王怀超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那么简单,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共生关系,在21世纪,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必将导致社会主义的全球发展,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者应超越民族国家范畴,从全球视野思考社会主义运动,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发展趋势,创新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共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二)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取得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方向 当今世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即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都经历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的建设高潮时期,也挺过了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低潮时期。就目前来看,各社会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的结合,继续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此相适应,对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问题的研究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列为创新工程的一个课题,该课题组厘清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分国别进行深入探究,其中,潘西华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强调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这个概念具备与时空俱进的特点。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从理论到实践,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各国的具体实际,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回答和解决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进程中的问题,形成各国独具特色的实践模式。如越南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老挝的人民民主制度,古巴在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正在进行的改革与创新,朝鲜的主体社会主义制度等。另一方面是从实践到理论,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本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经验,使其上升为科学理论,形成各国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越南共产党明确将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古巴共产党将马蒂的思想同马列主义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老挝人民革命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经验作为党的思想基础,朝鲜劳动党将金日成—金正日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此外,赵康太等对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度的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及其规律展开比较研究,分析比较了各具本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异同与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实践得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成果,深深植根于当代中国的土壤之中,引领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很大贡献。冯海波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它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人类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范式,也更充分地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比较优势。 陈学明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具体表现在: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破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难题,重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创新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姜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新道路,成功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二是确立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升华,代表了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水平;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中流砥柱,成为代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最新水平和未来走向的标志性参照系。 3.中国梦将助力世界社会主义复兴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寻梦过程,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追寻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中国梦的实现与社会主义关系密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引领中国实现独立梦;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领中国实现发展梦;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引领中国实现富强梦。 梅荣政指出,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梦承载着人民的真正梦想,走文明和平发展之路,它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王义桅指出,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历史低谷逐步走向复兴的过程。中国梦的成功实现,必然鼓励其他发展中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破除了西方发展模式、制度与价值为普世发展模式、制度、价值的神话。中国梦作为社会主义梦的主要表征是对内追求共同富裕、对外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必将复兴社会主义运动,激活社会主义制度,唤醒社会主义理念。 (三)西方国家共产党适应形势提出新主张,寻求国际合作缩小分歧 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组织及其活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组织面临如何适应环境、调整政策、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问题,而发达国家的共产党组织面临坚持政治主流地位、防止被边缘化的问题。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由于面临的国内外局势不同,对各种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有所不同,互相之间有共识也有分歧。 1.各国共产党提出新的理论主张以适应新形势要求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立足本国实际,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积极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近20年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和主张,如印共(马)的“人民民主革命”理论,日本共产党的“日本式社会主义”理论,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希腊共产党的“反帝、反垄断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巴西共产党的“建设具有巴西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理论,南非共产党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四个支柱”基本纲领,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等。聂运麟等指出,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发展经历了群众性政党—先锋队政党—现代群众性政党三个历史形态,现在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实现了或者正在实现由先锋队政党向现代群众性政党的转变。这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继承了先锋队政党政治、理论和组织上的优良传统,又具有群众性、开放性、透明性、民主性、独立自主性等鲜明特点。 2.各国共产党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致力于扩大合作缩小分歧 由于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情况各不相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面临的任务、走的道路自然也不同,其理论就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王喜满等对第十五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进行分析指出,与会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帝国主义新表现、社会主义发展路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任务与行动以及会议前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共识,但针对会议的性质和未来发展趋势、帝国主义概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战略等问题呈现出公开的分歧。会议采取了“搁置争议、共同行动”的路线,会后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也并没有扩大争论。 聂运麟指出,尽管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还表现出具有不同类型的特点,但是各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一致性是不可抹杀的。他们都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视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工人阶级改造旧社会和建设新社会的工具,以彻底变革资本主义为己任,以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其奋斗目标,等等。所有这些根本性的共同点,是他们团结与合作的基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团结与合作要依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坚持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业已形成的作为多边交流平台的性质,坚持实践是检验党的理论与策略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不搞无谓的争论和辩论。 在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国际联合方面,希腊共产党已经作出了多方面的探索,总结其经验是:要加强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需进行理论上的创新,提出一种能够为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都认可的合作原则和理念,不能走过去那种统一中心的老路子;不仅注重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群众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应开辟不同性质政党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的新方式、新内容。就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看,各国之间也存在国家利益、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等方面的差异,尚未形成应有的团结。 二、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014年,越南、古巴、朝鲜、老挝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创新求变,继续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推进改革等内容,四国学者和中国学者分别对各国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跟踪研究。 (一)越南理论界总结革新实践,与错误思潮作斗争,为越共十二大作思想理论准备 2014年,越南继续推进经济和政治革新,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稳定,理论研究备受关注。越南学者对越南社会主义的研究动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越南过去10年和革新30年来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总结,为2016年将要召开的越共十二大提供理论支撑;二是结合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党建等各个方面继续挖掘和丰富胡志明思想,以期在十二大上提出以胡志明思想为主体的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理论体系;三是驳斥错误的思想言论,防止“和平演变”,其中,防止“和平演变”尤为突出。 近两年来,越南理论界正为越共十二大作理论准备,思想界再次出现了激烈的斗争。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席黎有义在《要分辨敌对观点和那些与党的观点和路线不同的意见》一文中指出,与各种错误和敌对观点作斗争是当前越共思想理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要挫败敌对势力的阴谋和“和平演变”以及党内的“自我转化”,巩固党内思想的统一和社会的共识。越共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席武文贤撰文《错误和敌对观点的各种形态》,指出当前敌对势力攻击越南思想领域的途径有:攻击党的思想基础即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否定党的思想基础、否定胡志明思想、否定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攻击党的路线,攻击党的领导地位,批判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和社会革命观点,主张学习瑞典、芬兰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否定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说,否定社会主义的目标、理想、道路,否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成就,以人权为借口破坏国家安定团结,等等。越共机关杂志《共产主义杂志》刊登了该社总编辑武文福的文章,驳斥了“马列主义外来且来源于西方所以不再适合越南”的错误观点。 中国学者2014年对越南问题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介绍近年来越南共产党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举措。代表性成果和观点有潘金娥的《2013年越南共产党党情:防治“内寇”与抵御“外敌”并举》和《当前越南共产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罗会德、季正矩的《越南共产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做法和经验》等。二是对越南政治体制及其改革进行跟踪研究。代表性成果和观点有于向东的《近期越南政治发展变化的若干问题》,潘金娥的《从越共政治变革看改革的终极意义——中国共产党如何始终保持清醒与坚定》,陈元中、唐晓凤的《越南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的政治文化论析》以及邹焕梅、崔桂田的《越共的“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实现机制》等。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表明:越共十一大以来,越南共产党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化解风险,越南共产党从加强基层民主、人民民主等方面进行改革;越南政治体制在按照民主化方向推进;越南共产党面临的问题和革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 (二)古巴不断深化经济模式更新,古美关系有望破冰 2014年,古巴继续推进经济模式更新,颁布了新《劳动法》和《外商投资法》,马里埃尔发展特区启动招商引资程序。未来,古巴政府将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振兴制造业等生产性行业、增进能源利用率、加大基础设施及物资生产投入及保障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服务,落实古巴共产党六大批准的《党和革命经济社会政策纲要》。2014年,古巴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数次主办地区多边领导人会晤,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二届领导人峰会、美洲玻利瓦尔联盟—人民贸易协定第三次领导人峰会和应对埃博拉特别峰会、第五届加勒比共同体—古巴领导人峰会,接待了拉美几乎所有国家领导人,加强了与地区及世界各国的关系。年末,美古双方就恢复外交关系进行了表态,但美古关系破冰仍需经历法律、制度和利益集团等层层阻隔和考验。 2014年,学界对古巴社会主义的研究仍以古巴经济模式更新为焦点。代表性成果包括宋晓平的《关于古巴经济模式更新:体制变革的视角》、杨建民的《古巴“更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与中古关系》、贺钦的《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历史路径与现实挑战》、王承就、王莹瑛的《劳尔·卡斯特罗公平与效率思想主导的古巴改革》等。宋晓平认为,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特点包括深入思想观念变革、破除心理障碍,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稳中求进、坚持依靠民众参与,夯实社会基础、防范社会动荡,借鉴他国经验、反对照抄照搬。贺钦认为,古巴社会主义模式更新既是半个世纪以来古巴社会主义建设内在逻辑的历史延续,也是古巴社会主义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作出的时代选择。此外,还有学者对古巴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刘贺的《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三)朝鲜继续推行核武力建设与经济建设并举路线,进一步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 2014年,朝鲜继续推行核武力建设与经济建设并举的路线:一方面继续加强国防力量,力图实现国防工业主体化、现代化、信息化,继续进行核武力建设,并先后19次公开试射了111枚导弹;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强国建设,强调依靠科学技术,强调革新,强调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方法,通过发展经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金正恩发表了关于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夺取最大经济实利的讲话,经济管理权力下放范围有所扩大。全社会掀起“马息岭速度”、朝鲜速度运动,最大限度动员群众投身经济建设;改组成立对外经济省,增设经济开发区,显示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努力;召开朝鲜劳动党第八次思想工作者大会,巩固和加强党军民的一心团结。 本年度关于朝鲜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聚焦于朝鲜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朝鲜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问题以及朝鲜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对内外政策的调整等方面。方浩范认为,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路径是从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过渡到具有朝鲜特色的主体思想、进一步发展为主体思想与先军思想相结合、最终发展为金日成—金正日主义,其中主体思想是其标志,先军思想是其发展,金日成—金正日主义是其升华。卢继元、吴冬冬对朝鲜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即从主体思想到红旗思想和先军政治及金正恩新时期思想的过程进行了阐释,认为朝鲜式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人为中心的主导思想、先军政治的理念、严守公有制底线、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有核战略等。中国学者普遍认为,金正恩执政以来的确对国内外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但并未作出根本性改变,其前景仍面临重重挑战。郭锐、刘梦宇、刘红、陈思瀚、曹世功等分别作了相关研究。 (四)老挝继续推进革新开放事业,通过建立社保体系、反对腐败等增进社会团结共识 2014年,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全面贯彻党的九大决议精神,巩固党内团结,维护国内安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老挝将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纪检工作上,为加强反腐工作,老挝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中央委员会关于新时期加强纪检工作和预防打击腐败的决议、中央政治局关于领导干部政治责任的规定、党员禁令、反腐战略、监察法、反腐败法等。自2014年2月起,老挝开始执行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2014年度关于老挝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聚焦于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下的革新开放。韦健锋、董晓光认为,老挝于1986年提出革新开放路线,但直到进入21世纪才真正落实其全方位外交政策,此后,在国际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和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下,老挝全方位外交格局逐步成形并渐入佳境。朱仁显、杜达万指出,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是老挝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的结果,也与老挝人民革命党审时度势的政治态度、与时俱进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决策密切相关。李好认为,老挝在吸引外资方面,一方面具有自然资源丰富、宏观经济稳定、尊重并保护私有权等诸多吸引外资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也存在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执行力度较差、市场规模小、基础设施水平落后等影响投资者预期收益的劣势条件,但总体来讲是一个极具投资潜力的新兴市场。另外,任珂瑶、钮菊生对佛教在老挝的传播和发展进行了梳理,认为老挝人民革命党借助佛教宣传解释党的政策方针、化解社会矛盾、抵御外部和平演变、维护社会稳定,以期在弘扬传统佛教思想文化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有老挝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几点看法 综观2014年世界社会主义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研究成果来看,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未变,但中国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引起更多讨论。也就是说,自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呈现的以研究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作为主要内容未变,认为“资”强“社”弱、两制共存的基本观点未变;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进行比照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多,并且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引领作用,体现了中国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第二,对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与往年相比,学者们不再驻足于观察世界上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活动并进行描述,而是开始从理论上对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乃至外延进行思考;从国际联合的角度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进行思考;从各国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视野进行深入考察。 第三,改革和发展依然是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课题,但各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差异较大。其中,越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稳定,但深化改革的风险日益加大,面临和平演变的危机加重;古巴加快推进经济更新,与美国关系破冰,今后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朝鲜继续在先军政治引领下强调一心团结,改善经济管理初见成效,但仍面临两难选择;老挝在推进大举革新事业的同时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旨在建成按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团结和谐的社会。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各社会主义国家将继续依据本国的特点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呈现的多样性特点将更加明显。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5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