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广角

  • 当前位置: 必威 >> 正文

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15-09-08 发布者:必威 浏览次数:
 

 

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

 

罗骞

 

 

总体性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是以总体性的视角研究人类存在总体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将人类存在看成由结构性的历史和历史性的结构相统一的辩证总体,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和历史概念分别从共时性和历时性角度把握人类存在的总体性。社会侧重于人类存在的结构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历史侧重于人类存在的历史性过程及其形态演进。总体性的社会历史概念从研究的对象上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与抽象本体论的区别。哲学曾经是西方知识体系的根本形态。这一知识形态的根基是抽象的本体论。抽象本体论以还原主义和基础主义的思维方式追问具体事物和经验现象之外的绝对本体和绝对原则。哲学的任务就是发现这种抽象同一的本体和原则,形成绝对的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是对象性关系中的对象性存在,而不是抽象的本体,任何关于存在的意识也是对象性的意识,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将标志人类存在的社会历史作为总体性的研究对象,它是一种社会历史存在论。

马克思主义与思辨形而上学的区别。为了批判抽象的同一性哲学,黑格尔以真理是全体、真理是过程和实体是主体等命题阐释了一种总体性概念。但是,黑格尔的总体不是指现实的历史结构和历史过程,而是由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推动构成的逻辑总体。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将具体的、丰富的现实变成思辨的观念体系,在它绝对的逻辑必然性中没有真正现实的历史。历史唯物主义将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研究的对象,探索人类存在的总体构成和总体演变,从根本上走出了黑格尔形而上学的思辨体系,扬弃了观念论的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事实科学的区别。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都研究人类社会,但他们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局部的领域和局部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看成一个有机的体系,研究的不是这个总体的某一领域、某一阶段、某一现象,而是研究各种要素和各个阶段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本身,也就是总体性地研究人类存在的这个总体。当马克思主义研究某一具体领域时,也总是从服务于总体性的视角。这种研究对象的总体性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经验科学和实证科学。

总体性的思维方式

研究对象与思维方式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历史总体作为根本对象,其中包含着一种独特的实践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看来,人们能够观念地、实践地把握的对象是对象化活动中的对象性存在,既不是同一性的抽象本体,也不是思辨的观念总体,而是实践统一基础上的现实存在和现实过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统一的历史关系中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形成了历史的辩证的总体性方法。

这种总体性思维超越了抽象的还原主义。还原主义总是要求抽象掉经验的、历史的现象,去探寻绝对同一性的本体、本质和原则。还原主义认为真理是绝对永恒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认为,在经验和具体的存在之外没有绝对的存在和绝对原则,一切都处于对象性的关系和对象化的过程中,应该在实践为基础的总体性关系和过程中理解对象和我们关于对象的认识。对象和关于对象的认识在动态的总体关系和总体过程中始终是历史性的、相对性的。

这种总体性思维超越了自在的必然性思维。黑格尔的现象学和逻辑学体现了辩证的总体性思维。但是,黑格尔的总体性是范畴之间的自在联系和自在过程,本质不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总体性,不是指联系和发展的逻辑必然性、自在性和封闭性,而是实践活动中开放的统一性和有机性。历史作为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是超越了自在存在的动态过程和动态总体。马克思主义要求在实践关联中理解事物和关于事物的认识。抽象的自在必然性让位于实践中介的能动性和开放性,扬弃了自在必然性的属人性是实践总体性思维的内在要求。

这种总体性思维超越了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历史是实践统一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动态总体。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感性的实践活动是现实的统一总体,应该在这种统一的总体性联系中理解现实和事物,而不是将他们变成抽象的极端,相互对立。

总体性的理论特征

研究对象和思维方式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总体性特征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动态发展的有机整体,其构成要素和历史阶段之间保持着一种差异与同一的辩证关系。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总体性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避免在分化解读中误解或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总体性特征。

以辩证的总体观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事实科学还是意识形态?关于这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阐释史中存在着根本对立。这种对立导致了一系列的阐释分歧,其根源在于实然与应然、事实与价值、客观与主观等近代形而上学的二元论思维。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历史是人类实践中介的统一领域。在这一领域中,感性的现实总是多重因素的结合。以这一领域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不能被看成是抽象的事实科学,当然也不是与此相对的价值理论。它的实践品性决定了实证的科学性与批判的价值性之间的内在统一。

以辩证的总体观理解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将人类存在作为总体来研究时也需要具体的科学进路,但学科化的研究总是服务于总体性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的研究不是为了实现学科内部的思想革命,离开了总体性的视角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学科研究的基本性质和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相关学科知识相互贯穿的内在总体,其基本的原则也能够贯彻到相关的学科研究中。在这个意义上,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是以学科并置的方式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体系中,而是相互克服、内在贯穿地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总体的思想要素。

以辩证的总体观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各种要素构成的绝对体系,而是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总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拒绝将自己的理论看成非历史和超历史的教条,而是历史性的认识,是发展着的具体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形态之间构成批判与继承的关系,是差异与同一在实践中辩证统一的总体。这个历史性的辩证总体充满了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不是抽象同一的结晶体。应该以辩证的总体性眼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不要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发展的内部,在创始人与继承者的思想发展之间,陷入非此即彼的僵硬对立。在这个发展着的历史总体中,只有差异与同一辩证统一的“家族相似性”。

总之,历史的辩证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解社会历史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解自身的根本原则。用这种总体性的方法论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核心主题和根本原则。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条: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演进和现实指向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篇重要文献——读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