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此后在殷墟遗址考察时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百年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一
习主席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丰厚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既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比如,仁者爱人、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光荣传统,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念,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为官之道,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的忧患意识,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胸怀境界,等等。这些思想和理念,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着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只有为人们所普遍认同,才能成为真诚持久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的理论,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结合起来,并赋予其易于被民众接受的表达形式才能实现。只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并从中汲取智慧,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彰显其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才会更加厚实。
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毛泽东同志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必然要求。一百多年来,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相结合”,我们党的理论才更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上,扎根于亿万人民的心中。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赋予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新的时代内涵。
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革新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等主张相融相通、高度契合。可以说,正是马克思主义始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才使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正是两者的相互贯通融通,才激活了中华文明,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动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奇迹。
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其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是贯通融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比如,中华文化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等。这样的价值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才能始终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有机结合,特别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民为邦本民本观贯通融通;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天人合一宇宙观贯通融通;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与协和万邦国际观贯通融通,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相互映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结晶,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
三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丰厚的文化沃土、思想资源、精神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而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宝藏,不仅蕴藏着道德伦理的行为准则、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理念,而且包含着国家治理的哲理思想。治理好今天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和其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执笔:董永在、马丽娜、徐国政)
来源:解放军报